近期,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回信指出,“中國好人”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廣大黨員干部要積極向“中國好人”學習,立足本職工作,用每一個人的執著專注、鍥而不舍、傾情奉獻,匯聚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偉力,書寫新的不凡,創造新的輝煌。
用“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專注,剔除“平凡”之路上的雜音,鑄就不平凡人生的純粹。古人云,“守少則固,力專則強。”當代社會三百六十行,分工精細,各行各業都需要勞動者堅守崗位、腳踏實地。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面對外界的紛擾,唯有淬煉平和的心性,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強大定力,方能不被雜音和躁氣吞噬。許振超為了“當一個好工人”,從業幾十年執著專注;周家榮30多年干了一件事,在生產鋼絲繩上“做文章”;“80后”工程師陳亮把模具精度控制在1微米之內,相當于頭發絲的1/60……如果見異思遷,沒有“用心一也”的高度專注,又何能煉就一流的技藝,做出一流的產品,托起一流的產業?黨員干部要擇一事、成一事、終一生,沉潛下來與有益之事“長相廝守”,為之樂、樂為之,以實際行動踐行執著專注,努力在平凡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用“作之不止,習與體成”的鍥而不舍,剔除“平凡”之路上的浮躁,鑄就不平凡人生的堅韌。人間萬事出艱辛,也出堅守。“時代楷模”王繼才在條件艱苦卓絕的開山島上為國守島32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最美奮斗者”楊善洲退休后義務植樹造林22個春秋,創造了5.6萬畝林海奇跡;湖北省博物館001號志愿講解員胡昇義務講解42年,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等。心浮氣躁,一山望著一山高,缺乏堅韌不拔的志氣和拼勁,又如何“掘井一泉”,做出輝煌的業績?“立一技之長,而貞靜自守。”聚焦主要目標,葆有持之以恒的堅守,蓄積水滴石穿的韌勁,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新征程的賽道上找到自己奮斗的價值,演繹生命拼搏的精彩,最終收獲人生的幸福。
用“但得蒼生俱飽暖、不辭羸病臥斜陽”的傾情奉獻,剔除“平凡”之路上的功利,鑄就不平凡人生的偉大。在我們黨百年風雨兼程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余年篳路藍縷的奮斗史上,一串串閃亮的名字熠熠生輝。農民將軍甘祖昌在新中國成立后,堅持回家當農民;“太行山愚公”李保國既不拿農民給的報酬,也不持企業獎的股份;廣西百色扶貧干部黃文秀主動請纓脫貧攻堅,30歲的年輕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他們之所以偉大,不僅在于其理想的堅定,奮斗的執著,還在于其面臨人生選擇時,避開功利,不計個人得失。黨員干部要鑄牢初心使命,看淡“小我”,成就“大我”,講辦法不講困難,講付出不講索取,講奉獻不講條件,生命也將會因此更加絢麗燦爛。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任務尤為艱巨、挑戰尤為嚴峻,越需要咬定目標,越需要持之以恒,越需要無私奉獻。黨員干部要以先進模范為鏡,向先進典型看齊,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以“無我”的狀態,把自己完全融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之中。我們就一定能夠成就事業、點亮人生,在新征程上創造出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業績,書寫新時代的更大榮光!(昆明市呈貢區紀委監委宣傳部 李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