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其中明確指出,要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確導向。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重點是解決能下問題。讓尸位素餐的不作為者下,更好地為推動事業發展的有為者“騰出”上的空間。
用好考核評價“指揮棒”,讓能者上。“水不激不揚,人不激不奮。”要選出真正的能者,必須建立一套切實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并充分運用好考評結果。要落實相關工作條例,聚焦高質量發展、黨的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把干部的現實表現作為考評的基本內容。要改進干部考評方式,堅持多考合一,定性定量結合,分級分類考評。要收集建立領導干部實際紀實檔案、政治素質檔案,結合其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關鍵時期的現實表現,深入工作一線開展考評,為干部精準“畫像”,讓更多的“能者”涌現。
吹響奮發有為“沖鋒號”,令庸者下。推進干部能上能下,重點和難點在解決“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下的情形和渠道。在當前的干部隊伍中,甘愿躺平、萎靡不振、不思進取、出工不出力等思維認知仍有一定市場。見到任務“兩手一攤”,碰到問題“兩眼一黑”,左躲右閃、上推下卸、與組織討價還價,只想當官不想干事,不推不動等情形屢見不鮮。因此要進一步嚴明紀律規矩,加強與紀檢監察、信訪、公安、法檢等部門溝通聯系,收集負面清單,搭建干部負面情況信息庫。著重對照規定中的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十五種情形,從政治表現、理想信念、斗爭精神、政績觀、執行組織紀律、擔當作為、能力素質、工作作風、道德品行等方面嚴格要求,讓無為者“無位”。
織牢選人用人“過濾網”,使劣者汰。推進干部“能上能下”,要有“揉不進沙子”的堅決態度。對一些干部在政治紀律、政治原則面前玩“兩面派”,面對大是大非“三緘其口”,甚至當“好好先生”“墻頭草順風倒”要及時發現、堅決糾正。組織部門要從嚴管理和從嚴監督,既要防止“帶病提拔”“帶病上崗”的情況出現,又要織密織牢制度的籠子,在常態化的教育培訓中為干部“補鈣提神”,在及時性的談話提醒中為干部“修枝剪葉”,從而真正樹牢紀律“風向標”,促進干部在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中成長為可堪重任的棟梁之材。(隴川縣委組織部 嚴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