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蹲點’調研監督指出的問題是否有改進?”
“新現鎮紀委加快補齊監督短板,改變過去項目資金分散至各站所管理使用的做法,督促整合人員力量組建項目辦,專門負責全鎮所有項目統籌推進……”
今年以來,屏邊縣紀委監委干部監督室聯合黨風政風監督室、組織部對7個鄉鎮開展“蹲點”調研監督。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重點了解鄉鎮紀委談話室建設、辦案程序、監督方式、隊伍建設等情況及鄉鎮紀委委員訴求,切實加強對鄉鎮紀委工作的監督提醒和督促指導。
“有了‘工作指南’,我們開展監督工作更有底氣,鄉鎮紀委委員履職也更加規范了。”該縣紀委監委干部監督室主任戴恒凌經常對照“指南”,反復研究揣摩,理順工作思路,而他口中的“指南”,是該縣紀委監委立足鄉鎮紀委隊伍建設,研究出臺的《屏邊縣鄉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管理辦法(試行)》。該辦法涵蓋鄉鎮紀委、委員職能職責、“八小時以外”監督管理、學習培訓等內容,專門規定了干部監督室每年對鄉鎮紀委開展一次“蹲點式”監督,為鄉鎮紀委委員履職盡責、監督管理提供了標準化、規范化、具體化指引。
鄉鎮紀委作為最基層的紀律檢查機關,直接接觸著各行各業的“神經”末梢,如何強基固本提升基層監督質效?該縣紀委監委堅持抓基礎、強規范、壯筋骨、增才干,從制度層面著手,健全自我監管機制,加強對鄉鎮紀委的領導和指導,不斷探索鄉鎮紀委委員茁壯成長新路徑。
實踐中,針對鄉鎮紀委力量不足、能力偏弱、監督松軟等短板風險,該縣紀委監委采取“室+組+鄉鎮”捆綁聯動機制,搭建“1名室主任+2名業務骨干+N名新手”梯次幫帶鏈條,實現“單兵作戰”向“組團會戰”轉變。同時,完善縣紀委監委書記“親自把好程序關、親自組織外圍調查、親自參與內審訊問、親自落實安全責任”辦案工作機制,帶動鄉鎮紀委書記學業務會辦案,促進鄉鎮監督工作精準高效。
為防止“燈下黑”,該縣紀委監委堅持嚴管嚴治,前移監督關口,在“查、看、聽、改”中深化日常監督,完善鄉鎮紀委委員廉政檔案并動態管理,刀刃向內對執紀違紀、執法違法者零容忍。同時,把好鄉鎮紀委委員“入口關”,通過精準察言行、統籌看整體、立體聽口碑等多種方式,精準掌握干部一貫表現和工作實績,全面審查有關信訪舉報、問題線索、黨紀政務處分等情況,對政治上有問題的一票否決、廉潔上有硬傷的堅決排除,對財政所所長、經濟中心主任兼任紀委委員等廉政風險較高的崗位人員作出調整。
此外,該縣紀委監委立足常態長效,拓寬培養路徑,組織鄉鎮紀委委員參與案件復盤辨析、互評互鑒,相互學習內審外調、固定證據方法技巧,通過“能手”講思路、“高手”作點評,增強紀法“雙施雙守”能力,防止在一些基本問題、原則問題上“跌跟頭”。“從司法局調入紀委之前,接觸的都是違法案件,沒辦過任何違紀案,兩者在本質、性質上是有區別的。”玉屏鎮紀委書記陳思蒙感慨道,“一年多來,通過常態化參與案件復盤辨析,使我迅速熟悉了辦理違紀案件的基本流程,特別是在談話技巧、內審外調方面進步很快。”
“同高素質專業化的自身建設要求相比,履職能力不足仍然是基層紀檢干部最大的短板,很大程度制約著工作高質量發展。”該縣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織密制度的“籠子”,完善工作方式,規范運行機制,開拓成長路徑,為鄉鎮紀委委員茁壯成長按下“快進鍵”。(鄭文熙 || 責任編輯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