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錢莫眼紅,見物莫心癢,人貪毀名譽!”近日,在金平縣者米拉祜族鄉興發嶺村球場上,縣廉潔文化宣講團成員正用拉祜語向干部群眾講解拉祜族諺語中所蘊含的廉潔智慧,告誡眾人凡事不可一味貪心、要適可而止,面對誘惑要保持清醒、安守本分。
針對少數民族眾多的實際,紅河州紀檢監察干部進村入寨、上山下田,依托民族節日、火塘夜話、院壩會等形式,運用民言民語“話清廉”方式進行通俗易懂的詮釋,在少數民族群眾中宣傳廉潔文化。
為了拉近與基層少數民族群眾的距離,讓少數民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廉潔教育,近年來,紅河州紀委監委把加強廉潔文化建設作為一體推進“三不腐”的基礎性工程抓緊抓實抓好,深挖提煉民族文化中的廉潔因子,從民族傳統文化、風俗習慣中提取“廉元素”進行宣傳推介,向少數民族群眾傳遞廉潔文化“好聲音”,推動廉潔文化厚植在村村寨寨。
“我們哈尼族的‘刻木分水法’,為梯田提供了公正合理有效的水資源管理,避免村寨、村民之間因用水發生糾紛。在田埂上走了那么多年,現在才知道原來其中還蘊含著‘廉元素’,希望以后你們能經常講講。”在綠春縣牛孔鎮依期村,縣紀委監委駐村工作隊員與村里的哈尼族老者們圍坐在火塘旁“釋”廉潔、“話”廉潔,獲得了不少贊許。
河口縣、屏邊縣的少數民族紀檢監察干部以“漢語+瑤語”“漢語+苗族”組合的方式話廉語、倡廉風;蒙自市文瀾街道格早寨村,壯族姑娘向駐足在清廉村居墻繪旁的游客們介紹著自己村寨的民族勤廉故事;紅河縣迤薩鎮勐龍村“廉潔文化街”,把傣族訓條繪在民居墻上,引導傣族群眾守規矩、嚴自律;個舊市卡房鎮舍俄迷村民居墻面上,用漢彝兩種語言寫著羊皮家訓。
“傳遞廉潔文化‘好聲音’是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責所在。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挖民族文化中的廉潔基因、廉潔元素,發揮好民族語言的‘傳聲筒’‘小喇叭’作用,讓廉潔‘清風’吹到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心中,持續營造守廉、崇廉、倡廉、尚廉的良好氛圍。”該州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道。(楊云潔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