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為主義而犧牲,為民眾而犧牲,我心很坦蕩安然。’1928年9月27日,時任云南省特別委員會書記的趙祚傳在大姚縣七街鄉倉西村不幸被捕。犧牲前夜,趙祚傳在獄中寫下致父母、岳父母、妻子、兄妹和兒子的5封家書,字里行間表達出對革命理想堅貞不屈和深沉的家國情懷……”近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七街鄉倉西村趙祚傳故居,講解員正聲情并茂地為前來體驗“紅廉教育”主題線路的大姚縣石羊鎮50余名黨員講述著趙祚傳為黨的革命事業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和彰顯初心使命的紅色家書。
今年以來,該州紀委監委充分挖掘大姚縣趙祚傳烈士陵園、姚安縣亦樂村紅軍烈士墓、紅軍長征元謀紀念館等楚雄本土紅色文化資源中的清廉因子,與州委組織部、州委宣傳部、州委黨史研究室、州文化和旅游局會商研究,推動紅色教育與廉潔文化有機結合、深度融合,串珠成鏈,精心規劃打造10條具有楚雄特色的“紅廉路線”并進行聯合發布,為全州各級各部門開展廉潔教育活動提供指引,促使廣大黨員干部在聆聽英雄故事、感悟紅色歷史中傳承紅色基因、砥礪初心使命、筑牢廉潔防線。
據了解,該州的“紅廉教育”主題線路以“紅軍長征過楚雄”“緬懷革命先輩”“紅色文化及清廉村居示范”為主題,推出10條線路。其中:“紅軍長征過楚雄”線路聚合了紅軍長征元謀紀念館、姚安縣亦樂村紅軍烈士墓、武定縣獅子山“紅軍哨”、該市呂合鎮太邑村紅軍烈士陵園等紅廉資源,集長征精神與紅廉文化于一體,讓廣大黨員干部重溫紅軍長征艱苦卓絕的光榮歷史,感悟紅軍隊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清廉故事;“緬懷革命先輩”線路串聯了該州博物館紅色文化長廊、牟定縣城南山公園畢昌杰烈士銅像、祿豐市妥安鄉瑯井村張經辰烈士故居、南華縣張舫烈士銅像紀念廣場、大姚縣趙祚傳烈士故居等教育陣地,集中展示了楚雄各時期革命斗爭歷史及革命先烈英雄事跡,讓廣大黨員干部在緬懷先烈、銘記歷史中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紅色文化及清廉村居示范”線路,整合了該市子午鎮云龍紅色教育基地、牟定縣江坡鎮江坡大村、牟定縣江坡鎮高平牌坊村等勤廉內容,讓廣大黨員干部既能體驗紅色文化,也能感受“清水繞村莊、農家煥新顏”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我們注重將現場互動教學與參觀革命舊址、重走長征路、瞻仰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等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拓展延伸案例式、體檢式、行走式的互動教學形式,努力讓紅色故事和廉潔故事的精神和內涵‘看得見、能體驗、記得住’”。該州紀委監委負責人介紹,該州在實踐互動階段,還采取情景教育、體檢教學、互動交流等形式,讓體檢者在紅軍長征紀念博物館、紅色記憶館、歷史文化館等文化地標和歷史遺址中接受紅廉文化的熏陶,讓廣大黨員干部親身感受到革命先輩為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革命氣節、英雄氣概和廉潔家風。
為將紅廉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該州還將紅廉文化題材納入花燈小戲、梅葛蘆笙、快板等節目中,編排小彝劇《清風吹進松包園》《悔恨的淚》,編排花燈小戲《古訓家風潤姚安》《拒收人民幣》《情暖田老倌》,編排花燈歌舞《防微杜漸敲警鐘》,花燈說唱《以“小”見嚴糾“四風”》等節目在村、社區巡回展演,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清廉楚雄 共建共享”的理念植根黨員干部的心田。同時,該州還運用新媒體,制作了《傳承紅色家風 弘揚清廉家風》《踏尋紅色足跡 傳承廉潔基因》等一批兼具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紅廉文化短視頻,讓廣大黨員干部感受到紅廉就在身邊,時刻受到廉潔文化的熏陶。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整合全州范圍內紅色教育資源和廉潔文化資源,深入挖掘革命先烈們的廉潔故事、家風故事,因地制宜開發具有地標特色的‘紅廉教育’主題線路,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探索常態化、近距離、可視化、互動式的‘紅廉教育’新模式。”該州紀委監委宣傳部負責人強調。(鄧永平 徐燕梅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