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推進“清廉云南”建設相關部署要求,駐省生態環境廳紀檢監察組立足職責,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督促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全面貫徹落實省委部署,通過印發行動方案、成立領導小組高位推動,制定51條細化措施、深化拓展“三法三化”,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同題共答,鍛造“清廉機關”五個維度,實現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雙促進、雙提升。
鍛造政治監督的深度。深入開展政治監督“護航行動”和“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引領行動”。2022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分3批對16個州(市)開展督察,督促州(市)黨委政府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每年開展至少1次紀律主題的集中學習,廳黨組書記每年至少講授1堂黨風廉政專題黨課,切實加強紀律規矩教育。制定《中共云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加強“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責任清單》,推動主動接受駐廳紀檢監察組監督具體化、制度化,增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實效,促進發揮頭雁效應。
鍛造作風建設的力度。積極開展干部擔當作為“激勵行動”和以“小”見嚴糾“四風”“固堤行動”。今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以重一線、重實干、重實績、重公認的標準和原則,提拔任用19名處級領導干部,切實樹牢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研究擬制《行政執法盡職照單免責和失職照單問責規定》,對不實舉報進行澄清正名,以實際行動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營造良好的干事創業氛圍。開展集中警示教育,為48個基層黨組織配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100條紀律紅線》書籍,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各級黨組織落地生根。
鍛造政商交往的尺度。嚴格落實行政許可集體審批、集體決策制度,健全防治腐敗滋生蔓延的制度。省生態環境廳制定《智慧環保項目建設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工作制度》,與承建單位簽訂廉潔協議,明確規定雙方不準贈送、索要或接受宴請、回扣、紅包、禮金、購物卡、有價證券、貴重物品和好處費、感謝費等,并將廉潔協議作為項目合同的附件,與項目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倒逼雙方法定代表人、領導干部和有關人員嚴格履行協議規定。建立環境監察執法人員“六不準”規定及“六項”禁令,事前簽訂廉潔自律承諾書,在執法檢查過程中向檢查對象發放執法檢(稽)查廉潔反饋表,事后收集反饋表匯總研判廉潔反饋問題,引導全體黨員干部嚴格遵守廉潔規定,著力營造親密又有界限的合作氛圍。
鍛造正風肅紀的強度。堅持駐廳紀檢監察組、機關紀委列席廳黨組會議、廳黨組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機制,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廳長辦公會等以廳名義召開的重要會議,均邀請駐廳紀檢監察組參加,定期向駐廳紀檢監察組通報工作情況、征求選人用人意見,積極配合監督檢查。會同駐廳紀檢監察組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機制。堅持每季度開展警示教育,由廳領導班子成員輪流主持,采取通報典型案例、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廉政長廊、講授廉政黨課等形式,多向發力,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鍛造服務群眾的溫度。圍繞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省生態環境廳扎實開展“小切口”整治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惠民行動”,印發《云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三年行動方案》,推進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三年行動,會同有關部門因河(塘)施策,系統實施農村黑臭水體整治。截至目前,國家監管的農村黑臭水體已完成整治35個;安排4.3557億元支持各州(市)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規范化建設,推動州(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100%達標,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實維護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
下一步,駐省生態環境廳紀檢監察組將做深做細做實政治監督,以政治清明促生態文明,督促省生態環境廳堅持清廉機關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一體推進、互促共進,以政治生態的風清氣正守護自然生態的綠水青山,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