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風”是溫床,腐敗在滋生。每逢節假日,紀檢監察機關公開通報典型案例已成為慣例。違規接受宴請和娛樂安排、收受禮品禮金、違規使用公車等仍是節假日“四風”問題易發多發的“通病”,由風及腐、風腐一體的案例不在少數,部分黨員干部心存僥幸,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當作“耳旁風”,視紀律為“稻草人”。
一包煙、一瓶酒、一份禮……看似小事小節的“四風”問題卻是一些領導干部喪失原則、破紀違法的開端。
通報的一則案例顯示,2017年至2019年春節、中秋節期間,易門縣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鳳開躍在任易門縣中醫院副院長、院長時,多次收受藥品銷售人員所送的香煙、名酒、月餅。其間,曾因賭博問題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2018年7月,鳳開躍利用職務便利,在醫院藥品采購過程中為經銷商提供幫助,以借為名向藥品銷售人員索要人民幣3萬元,用于個人消費。
從“四風”的“芽”長成腐敗的“樹”,去年9月,鳳開躍最終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廉潔紀律受到留黨察看處分。
“節前聲聲鳴警鐘,節后緊緊問成效。”破解“四風”和腐敗難題,易門縣紀委監委有妙招。緊盯目標,狠抓“節點”,探索形成節前、節中、節后“組合拳”模式,節前紀律提醒、通報曝光,嚴防“節日病”;節日期間明察暗訪、聯動監督檢查,避免出現“破窗效應”;節后匯總剖析、堅決糾正、嚴肅查處,提高節點糾治成效。去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圍繞重要時間節點,集中開展監督檢查8輪,發現并推動整改一般性問題96個、發現問題線索8件,發布黨內通報22期、公開通報曝光典型問題14期。
違規吃喝、違規收送表面是“四風”,實則藏腐敗。除“常規動作”外,易門縣紀委監委改進方式方法,深挖隱形變異“四風”背后的腐敗問題,實現精準打擊。綜合運用信訪舉報、巡視巡察、走訪調查、大數據信息排查等方式,關注收集“四風”新動向新表現,解決“發現難”的瓶頸,持續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對腐敗問題露頭就打。
同時,加大治本力度,治“病樹”、正“歪樹”、拔“爛樹”,強化制度規范和紀律剛性約束,織密制度的“籠子”,堵塞漏洞,不給“風腐一體”可乘之機。從嚴查處、深化整治,把查辦案件和以案促改作為著力點,推動辦案、整改、治理貫通融合,做到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李源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