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村古巖壩的承包金怎么還沒有入賬?購買辦公用品的清單為什么會有多處涂改的痕跡?”牟定縣在農村集體資產“陽光工程”行動中,對7個鄉鎮、89個村(社區)近兩年村集體資產收支情況進行提級審計,發現村集體資產入賬不及時、白條入賬等問題24 個,督促整改問題23個,移交問題線索1個。
在“小切口”整治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惠民行動”中,該縣啟動實施以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使用為主要內容的“陽光工程”,通過調查摸底、清理盤查、提級審計、公開公示等多種方式,加強村集體資產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讓“收支賬”成為群眾心中的“放心賬”,扎緊“錢袋子”,嚴防村集體資產“跑冒滴漏”。
為摸清“家底”,該縣統籌協調監督力量,綜合運用大監督工作機制,整合紀檢監察、財政、審計、農經等各監督主責部門力量,成立農村集體資產專項清理審查組,采取下沉暗訪、隨機抽查、實地調查、查閱資料、走訪調研等方式,對全縣7個鄉鎮、89個村(社區)的集體資產情況進行全面調查摸底,掌握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使用等情況,督促各鄉鎮根據清理核實結果建立健全村集體資產管理臺賬,規范村級財務收支管理。
在全面清理審查的基礎上,劃定農村集體資產收支管理權限。200元以內的村集體資產支出,村“三委”班子成員口頭商量后方可支出;200元以上600元以內的村集體資產支出,按“三重一大”決策程序研究決定后方可支出;600元以上的村集體資產支出,必須經村“三委”集體研究并報鄉鎮紀委備案后方可支出。各鄉鎮建立健全村集體資產管理使用臺賬,進行動態跟蹤管理,鄉鎮每半年對轄區內的村(社區)集體資產進行“清產核資”,并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將村(社區)集體資產管理、使用等情況及時進行公開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同時,該縣充分發揮村級“就近監督”和“三員”群眾監督優勢,村務監督委員會組織鄉村振興“三員”,每季度對集體資產收入、支出事項進行全覆蓋清理、審查,及時糾正白條入賬、坐收坐支、收支情況公開不及時等問題,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立體式監督網絡,實現對農村集體資產“全天候、無死角”監督。
“農村集體資產監管不到位,容易滋生‘微腐敗’,損害群眾利益。”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從制度上織牢織密監督“防護網”,建立村集體資產監督清單,采取隨機抽查、重點檢查等形式,開展整改落實“回頭看”,扎緊農村集體“錢袋子”,從源頭上鏟除滋生“微腐敗”的土壤,夯實清廉建設根基,護航鄉村振興。(王德芹 夏嬌 || 責任編輯 張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