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就是通過一線工作法發揮‘頭雁效應’,提升辦事效率。”
日前,通海縣組織各單位部門“一把手”走進政務辦事大廳,開展營商環境政務服務“局長走流程”活動,全面查找“自家”窗口辦事流程堵點、難點問題。
今年以來,全縣持續優化清廉路徑,壓實各方責任,推動“清廉云南”建設通海實踐廣域覆蓋、協同向前,一幅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會清朗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縣委及時制定《關于貫徹落實“清廉云南”建設“10個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并召開會議安排部署,提出將“清廉云南”建設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縣委巡察重點內容、干部教育培訓、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基層社會治理等“五個納入”,為落地見效指明了方法路徑。
各專項行動牽頭部門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按照一個專項行動一名縣級領導抓總、多個牽頭部門具體負責的工作模式,統籌謀劃本行業領域的清廉建設。
縣紀委監委發揮組織協調、督導推動作用,成立“清廉云南”建設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落實聯席會議制度,督促指導各牽頭部門完善工作清單,加強與職能部門、行業系統和群團組織的聯絡溝通、工作會商,推動同題共答、齊抓共管、各展所長。
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部門以干部擔當作為“激勵行動”為抓手,引導干部放下思想包袱。通過開展領導干部工作專題調研、攻堅工作一線識別考察等方式,推動干部能上能下,2名處分期滿表現優異的干部得到提拔或進一步使用。積極穩妥實施澄清正名14人2個單位,對2名干部容錯糾錯或從輕處分,對14名受處分人員開展回訪教育,公開通報2起誣告陷害典型案例,全縣干部隊伍精神面貌發生積極改變。
該縣以優化營商環境“暖心行動”、項目審批監管“陽光行動”、財政資金監管“清源行動”為抓手,組建重點項目辦公室,設置“惠企政策服務”窗口,建立領導干部聯系項目的工作機制。“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共審批備案項目137項,辦理項目總投資37.08億元,項目審批進一步公開化、陽光化。此外,緊盯預算編制執行、政府采購、財務報銷等關鍵業務39種情形,抽調相關部門對22家單位進行財政專項檢查,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5個,上繳資金85.59萬元,移送問題線索3個。
全縣持續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從嚴治黨、清廉文化等主題宣講65場次,通過民主生活會、主題黨日、觀看警示片等開展警示教育200余次,播出《紀檢之聲》40余期,清廉機關、清廉醫院、清廉村居等示范單位創建不斷拓展。該縣梳理朱德舊居、馬克昌故居、張盾烈士墓等紅色遺址及革命故事,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98場次;挖掘民族民俗文化元素和本地鄉紳名宦的勤廉事跡,創作編排《清風沐新篇》《學習黨的二十大、爭做清廉好干部》等7個曲藝精品節目,開展廉潔文化主題巡演3次,營造崇尚廉潔的濃厚氛圍。
全縣紀檢監察機關聯動公安、政法、組織等部門,對涉嫌違反政治紀律、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黨員立案審查。統籌財政、農經等部門,深入開展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違規吃喝、違規公款培訓等糾“四風”行動,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違反紀律作風典型案例8期27起,黨員、公職人員涉嫌違反社會治安管理秩序問題11期28人。采取“日常監督+巡察+部門”聯動監督模式,開展專項整治,規范管理集體資金23.86萬元,通報曝光鄉村振興、民生領域違紀違法典型案例5起7人。
“清廉云南”建設行動啟動以來,全縣紀檢監察機關發現并督促整改有關問題73個,立案28件30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8人,批評教育等方式處理40人。(楊雪辰 柏元勛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