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云舒 柴雅欣

中秋國慶長假期間,各地旅游景區迎來人流高峰。圖為10月1日,升旗儀式結束后,人們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參觀。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8天中秋國慶長假期,帶來“史上最熱”的“超級黃金周”。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統計,本次黃金周,國內旅游出游人數8.26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4.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534.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9.5%,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1.5%。
“雙節”疊加下,全國文旅市場亮點頻頻,新業態層出不窮,復蘇勢頭強勁。為何這個黃金周旅游市場格外火熱?旅游市場紅火背后,傳遞出哪些信息?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文旅數據頻頻刷新紀錄,“加長版”黃金周創造有監測記錄以來最高旅游熱度
半夜依然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人從眾”的熱門景點,氣氛火熱一票難求的演唱會……從假期出行數據看,本次“雙節”期間全國日發送旅客總量保持在5200萬人次高位運行,單日客流量較去年同期增長50%以上。
“整個假期,城鄉居民的出游意愿和旅游消費創造了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上最高的旅游熱度。”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告訴記者。
“我們是國慶自駕出京的第一梯隊,為了避免堵車,9月28日早上五點半就出發了,從北京到長白山。”家在北京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天池搶票很難,我們等了三天,終于在最后一天看到了天池。”
“洪崖洞的人山人海真的很壯觀”“堵在了青甘大環線”……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隨處可見關于旅游熱的討論。
國慶前,“最火黃金周”就已有數據預兆。根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統計,9月13日至9月24日,累計發售車票2.35億張,其中,9月22日鐵路售票量達到2695.2萬張,創單日售票量歷史新高。
多家旅游平臺數據顯示,國內旅游產品“十一”預訂量大增。根據攜程發布的數據,“十一”期間,國內游訂單同比增長近2倍,機票、酒店、門票、民宿、租車、郵輪等旗下業務也大幅增長。其中,門票、民宿訂單均同比增長超2倍,郵輪訂單同比增長超6倍。一些熱門旅游地的度假酒店、網紅民宿的熱門房型“一房難求”。
長假期為長線游提供了有利條件。多家旅游平臺數據顯示,國內長線游“領跑”旅游消費市場。其中,新疆、西藏、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等以長線游為主的省區吸引了更多用戶青睞。攜程數據顯示,“十一”假期跨省游訂單占比達73%,較2022年同期提升10個百分點,近20%用戶選擇連住3天及以上。
在“加長版”假期里,國人選擇出境游“看世界”的熱情高漲。攜程數據顯示,黃金周期間,出境游訂單同比增長超8倍,熱門機票目的地仍集中在港澳地區及亞洲國家,跨洲長線國家如瑞士、西班牙、土耳其、俄羅斯、英國、法國等旅客增長速度較快。
“從各方面數據看,假日期間群眾出游意愿強烈,文化和旅游市場恢復勢頭強勁,行業信心持續有力提振。”文旅部市場管理司一級巡視員李建偉表示。
戴斌認為,長假消費數據基本符合預期。從游客平均出游距離、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徑、旅游消費結構等微觀指標來看,旅游經濟開始步入市場內生和創新驅動的新常態,在科技、創意、投資和企業家信心的共同作用下,旅游經濟將穩步轉入理性繁榮的新階段。
文旅融合、小眾旅行、紅色游……各地創新旅游消費場景、豐富旅游產品供給
旅游,又不僅僅是旅游。這個黃金周,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隨著各地創新旅游消費場景、豐富旅游產品供給,人們的旅游方式正出現一些新特點、新變化。
“文旅融合”是本次黃金周旅行的一個關鍵詞。“十一”期間,各地舉辦音樂節、演唱會、旅游節、藝術周、親子研學等活動,創造新的文旅消費節點,帶動城市“破圈”。
根據同程旅行發布的長假旅行消費報告,“雙節”期間,音樂節成為文旅消費的一大亮點,作為吸引年輕游客的重要方式,不僅整體場次增加,音樂演出的消費市場也進一步下沉到二三線城市乃至旅游業發達的縣城。
此外,各地紛紛推出沉浸式、體驗式項目。四川成都,新“十二月市”開門迎客,游客在裝扮成唐宋時代人物形象的演員帶動引領下,輕搖羽扇游園漫步,共同感受唐風宋韻的魅力;寧夏賀蘭山下,每晚輪番上演16種精彩演藝和36出連臺好戲,游客可以體驗與塞外武士“對決”、與神秘羌人共舞;北京北海公園,闡福寺景區內,京劇名家相繼登臺,再現共慶佳節的梨園勝景。
“當前,游客消費更趨理性,但仍愿意為深度內容、個性化體驗、創新場景以及品質享受埋單。”驢媽媽旅游網CEO鄒慶齡表示。
在戴斌看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藝術和旅游的融合變得越來越豐富,“廣大游客出游時,消費的內容場景愈加豐富,無論是吃住行游購娛各個方面,多樣化和個性化構成了這個假期旅游消費一個非常突出的特征。”戴斌說。
熱門目的地之外,不少游客為避免人多扎堆,選擇“小地方”進行“小眾旅游”。攜程數據顯示,“雙節”期間,淄博、延邊、防城港、酒泉、廣元、承德、伊春、烏蘭察布等城市的旅游產品預訂量同比增速均為去年10倍以上。
“尋味之旅”也成為許多人的旅游取向之一。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越來越多小眾目的地因特色美食變身旅游目的地,汕頭、潮州、臺州、威海等地,由異地消費者貢獻的堂食訂單量較2019年增長均超500%,汕尾、潮州、延吉、柳州、淄博等地的休閑玩樂訂單增幅超600%。
“這顯示出觸發游客出游的動機越來越小及多元。”攜程相關負責人表示。
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萬名游客在此見證五星紅旗迎著第一縷陽光冉冉升起。升旗儀式結束后,許多人以天安門大花籃為背景記錄難忘時刻。
隨著旅游產品的越發差異化、精細化,“紅色游”熱度不斷上漲。攜程數據顯示,寶塔山、中國國家博物館、鴨綠江斷橋、楊家嶺革命舊址、周恩來紀念館、狼牙山、紅旗渠、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成為本次黃金周熱門紅色旅游景點。
在此前的文化和旅游部例行發布會上,文旅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表示,下一步,將著力從發展新型業態、創新文旅場景、提升出游體驗等方面深入推進,延續旅游市場良好發展態勢。
“打造政府、商家、居民、消費者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旅消費生態,堅持主客共享,倡導文明旅游,提升服務質量,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出行更安心、住宿更舒心、購物更放心、娛樂更開心、觀演更潤心、服務更暖心。”馬力說。
出游需求、供給創新和政策支持共同發力,推動假日旅游市場高質量發展
今年中秋國慶旅游市場為何熱度如此之高?在戴斌看來,這是三方面共同發力的結果:“城鄉居民的出游意愿和消費熱情持續高漲,各方旅游供給更加豐富多樣,國家以及各地政府接連出臺利好政策,讓今年的中秋國慶假期成為有史以來熱度最高的節假日旅游市場。”
高漲的不僅有旅游熱度,還有游客的滿意度。“在今年中秋國慶期間,單日接待游客數量有較大增長,突破1億人次。在這樣的大客流量背景下,游客滿意度仍處于高位。”中國旅游研究院數據分析所所長何瓊峰介紹,在游客滿意度中包含的十幾項細項滿意度測評中,滿意度最高的是對景區、酒店、旅行社準備充分度的評價,這表明今年以來旅游供應鏈修復和旅游產品供給得到廣大游客的肯定。
眾多景區和文旅相關企業緊跟文旅消費升級新趨勢,打造文旅新產品、新業態、新供給;文旅產業創新發展,滿足公眾高品質、多樣化的出游需求,也為文旅市場注入強勁動能。
玩法“上新”,服務也要“上心”。各地圍繞提升旅游品質下功夫,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消費環境等,讓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記者注意到,針對客流高峰,許多地方提前做足功課,優化假期旅游景區的預約、接待、安全等各方面工作。比如,江蘇省揚州市瘦西湖風景區引導散客、團隊分通道入園,為確保游園安全,景區根據入園人數,適時啟動大循環、小循環以及“紅綠燈”模式,引導游客逆時針單向游覽。
各地還聚焦文旅市場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加大對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等的執法檢查力度,保障假日市場安全平穩有序。比如,海南省三亞市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假期期間前往各涉水企業,重點就涉水企業設備證書、船員適任證書是否合法有效,救生衣是否合格,氧氣瓶等安全器材是否失效,是否制定應急預案等進行督導檢查。
我國步入大眾旅游時代,這讓旅游業發展既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加大優質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激發旅游消費需求、加強入境旅游工作、提升行業綜合能力、保障措施等5個方面,提出了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30條工作措施。
“經過今年前三個季度的政策促進,我國旅游經濟正在從需求潛力釋放走向供給創新驅動的新階段。”戴斌告訴記者,“人山人海吃紅利,圈山圈水收門票”的旅游發展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游客滿意度、市場主體競爭力、新發展動能等成為新時代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旅游人氣旺、消費成色足,熙熙攘攘之中澎湃經濟活力、提振市場信心
10月3日晚,位于吉林省延吉市的中國朝鮮族民俗園內燈火明亮、樂聲起伏,一排排青瓦白墻的朝鮮族傳統民居飛檐翹脊,吸引不少游客身著靚麗的朝鮮族服飾前來夜游。
“看朋友來這里拍的照片很漂亮,所以這個假期也專程來打卡。白天游客比較多,就選擇晚上過來了。”來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在民俗園附近的一家店鋪選擇了“服飾+妝造+拍攝”項目,總共花費500余元。
崇尚個性、注重體驗的旅游新趨勢,帶動了“網紅城市”旅游經濟的興起。在延吉,大街小巷都能見到穿著朝鮮族服飾的游客,背后則是旅拍、美妝、民族服裝租賃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截至今年9月,中國朝鮮族民俗園商業街的朝鮮族特色服裝租賃店已由去年屈指可數的幾家店增至超過百家,全市共增至400余家。
“十一”黃金周歷來是觀察中國經濟熱度的重要窗口。旅游產業鏈路長、涉及環節多,對餐飲、住宿、交通等行業拉動作用明顯,是促進消費和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
翻開各地中秋國慶假期文旅市場“成績單”,接待游客數量、旅游總收入等多項數據傳遞出向好暖意。據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網站消息,據初步測算,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8天,廣東省累計接待游客6386.2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44.7%,較2019年增長1.6%;實現旅游總收入571.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48.7%,較2019年增長7.7%。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網站消息,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四川省共接待游客5691.02萬人次,旅游消費總額361.5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分別增長79.45%和116.06%,較2019年分別增長11.18%和14.24%。
在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的帶動下,中秋國慶假期全國消費市場供需兩旺。據商務部消息,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全國消費市場人氣旺、活力足,銷售平穩較快增長,綠色、健康、智能類商品銷售明顯增長,個性特色、互動體驗型服務消費持續升溫,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總體平穩。據商務部商務大數據監測,假期前7天,全國重點監測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9%;全國示范步行街客流量同比增長94.7%,36個大中城市重點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長164%。
中秋國慶假期旅游人氣旺、消費成色足,熙熙攘攘之中澎湃著經濟活力、提振著市場信心。“透過黃金周的消費熱潮可以看出,消費市場信心增長,餐飲、景點門票、住宿、出行等服務消費火熱,對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進一步增強。”美團研究院副院長厲基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