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始終保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柴寶勇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柏逸 邢婷婷
政治生態是檢驗我們管黨治黨是否有力的重要標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持續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如何始終保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總結為我們這個百年大黨必須解決的六大獨有難題之一。圍繞“如何始終保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柴寶勇。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須有一個良好政治生態。政治生態污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我們應該怎樣理解“政治生態”的內涵?
柴寶勇: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把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作為基礎性、經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養正氣、固根本,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實現正氣充盈、政治清明。
記者:能否始終保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關乎黨的事業成敗和民族興亡。請您談談建黨百年以來,黨內政治生態建設都有哪些歷史經驗?
柴寶勇:回顧百年黨史,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關鍵在于充分結合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的歷史任務,不斷探索“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策略和方法,走出了一條切合自身實際的政治生態建設之路。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內政治生態建設注重加強黨員的紀律意識、組織觀念和革命意志,通過規范的紀律建設和組織建設,為凈化政治生態奠定了制度基礎和組織保障。比如,中共二大制定的“第一部黨章”,明確了組織建立、政策執行、黨員進出等方面的紀律要求。在1927年,黨的五大第一次設立中央監察委員會。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體制機制、思想文化、組織紀律等逐步建立健全。在體制機制方面,1949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及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到1950年底,全國大部分縣以上黨委都建立了紀委。在1955年3月,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央監察委員會,黨的地方各級監察機關陸續恢復和重建。在法律法規方面,八大黨章強調集體領導,將黨的紀律處分劃分為五種;先后下發了《中共中央關于反對官僚主義的指示》《黨政干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草案第二次修正稿)》等規范性文件。在作風紀律方面,開展了整風運動,嚴懲了劉青山、張子善等貪污分子。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內政治生態建設得到恢復和發展,逐漸走向規范化、綜合化,著力于構建一個依規治黨、懲防并舉的反腐敗體系。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各級紀律檢查機關相繼恢復和重建,保障了黨的政治路線的貫徹執行。十一屆五中全會以后相繼發布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等重要文件,旨在通過強調集體領導、嚴格黨的紀律,發揚黨內民主。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黨開啟了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新篇章,全面從嚴治黨推向縱深。就筑牢思想防線而言,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是我們黨推進自我革命的一大法寶。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先后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以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等。就嚴明黨規黨紀而言,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形成了比較完善的“1+4”黨內法規體系,即在黨章之下分為黨的組織法規制度、黨的領導法規制度、黨的自身建設法規制度、黨的監督保障法規制度四大板塊,制度權威性和執行力不斷增強,將黨的制度優勢有效轉化為治理效能。就構筑體制機制而言,“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是政治生態建設的鮮明導向,建立健全了巡視制度、問責制度等。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實現了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以及黨內監督和黨外監督的有機結合。
記者: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需要拿出哪些務實的舉措,才能做到“始終保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柴寶勇: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剎住了一些多年未剎住的歪風邪氣,解決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頑瘴痼疾,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但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將長期存在。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說它有長期性,是因為對一種腐朽文化的清除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和全面籌劃,持久作戰、久久為功,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說它有系統性,是因為持續凈化政治生態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各領域相互促進,特別要求全體黨員干部增強歷史主動,勇于擔當盡責。從長遠看,需要加強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需要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一是堅定理想信念,讓信仰內化于心,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注重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是我們黨的鮮明特色和光榮傳統,要教育黨員干部當好良好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的引領者、營造者、維護者,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
二是嚴密組織體系,讓黨內更加團結統一,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一方面,“風成于上,俗化于下”,“以上率下”是政治生態建設的規律,要上下一條心、全國一盤棋,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到令出如山、令行禁止。另一方面,“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特別指出,“把基層黨組織這個基礎夯實”,“要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開展全面檢視、靶向治療,切實為基層減負,讓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
三是嚴明紀律規矩,讓法規約束行為,為推進偉大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要在強化正向激勵的同時,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形成制度與文化的良性互動。讓權力依法而行、循法而動。尤其是要進一步加大黨紀國法的執行力度,敢于動真碰硬,堅決破除各種利益鏈、關系網、潛規則。領導干部要增強紀律意識、規矩意識,用黨章黨規黨紀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全黨形成遵規守紀的高度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