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陳昊
11月14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證監會紀檢監察組、湖南省監察委員會發布消息,中國期貨業協會原黨委書記、會長安青松接受審查調查。通報顯示,安青松先后在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和青島、天津證監局等多家單位擔任重要職務。
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統一部署下,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開展證券發行審核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治理,組建專項工作組,與有關地方紀委監委深化運用“室組地”聯合辦案機制,集中力量查處了一批發行審核領域腐敗案件。
股票發行審核制度是有關部門依法對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資格進行審核,審查其股票的發行是否符合有關規定,決定公司是否能公開發行股票的法律制度。自1993年國務院頒發《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來,我國證券市場先后經歷了審批制、核準制、注冊制三種發行審核制度。
“在股票發行核準制下,發行審核直接決定了企業能否上市、能否融資,易導致權力尋租。”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證券發行審核領域公權力集中、廉政風險突出、社會反映強烈,是證監會系統腐敗問題的高發區,過去長期未能得到有效根治,由此帶來的政商勾連、腐敗與風險交織等問題突出。
手段復雜隱蔽、往往通過投資或理財等方式攫取不法利益,是發行審核領域違紀違法問題的一個重要特點。“我們在查辦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原副主任、會計部原主任王宗成案時,發現其以虛假投資理財的方式埋設‘錢袋子’,大搞期權腐敗。”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在專項治理中發現,還存在利用職務便利通過“影子股東”投資入股擬上市公司非法牟利等多種形式,權錢交易手段日趨多樣隱蔽。
從查處問題來看,政商“旋轉門”、“逃逸式離職”問題在發行審核領域同樣較為突出。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介紹,監管干部之所以能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既有本身專業能力原因,更在于公職人員在職期間履行公權力形成的所謂“職務身份價值”,這些價值在離職后依然能夠產生影響力,被帶到市場“發揮余熱”。
記者了解到,自2021年專項治理開展以來,從證監會機關發行監管部到證監會派出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從在職人員到離職干部再到市場中介機構從業人員,深挖細查各種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并進行重點打擊,不斷凈化發審領域政治生態。
“專項治理打通發行審核全鏈條各層級、各環節,查處的對象既有‘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等‘關鍵少數’,也有原發審委委員和基層發行審核員,既有在職干部,也有離職干部,涉及證監會機關、派出機構、證券交易所以及資本市場主體。”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以查辦案件為抓手,聚焦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等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加強政治監督,推動提升證監會系統一體推進“三不腐”治理效能。
在對證監會發行、上市等重點單位部門強化監督基礎上,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分析總結發行審核公權力運行規律和廉政風險點,以個案辦理推動新型腐敗治理。同時,聚焦對監管干部離職后的“余熱”降溫,向證監會黨委和有關單位部門發出監督意見和工作提醒,督促證監會系統深入摸底排查離職人員去向,健全完善干部管理監督制度體系,嚴格規范在職干部與離職人員交往行為,強化對離職人員入股擬上市企業穿透核查和從嚴監管,堅決防止“離崗即脫管”等問題產生。“經過系統治理,證監會干部離職逐年減少,干部離職后到監管對象任職情況得到有效整治。”
今年2月,經過4年改革試點,證監會發布實施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圍繞做實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根據注冊制改革下公權力運行變化特點,持續強化對滬深證券交易所的駐點監督,把派駐監督探頭前移到發行審核一線,更好推動專項治理、建制執制一體發力。
“我們及時總結發行審核領域案件查辦經驗,提出了一系列對發審委、上市委、并購重組委委員從嚴管理的監督意見。”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介紹,緊盯上市委委員,從制度制定、人員構成、人員遴選、履職管理等開展全流程監督,督促證監會及滬深證券交易所加快發行監管轉型,建立證券發行審核權力運行的獨立復核監督機制。推動組織人事等部門深刻汲取原發審委委員案件教訓,深化上市委、并購重組委委員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完善制度機制,堅決暫停、取消不合適人選資格。
在加大案件查處力度的同時,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將弘揚新風正氣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會同證監會黨委深入開展警示教育,拍攝多部專題片并組織證監會系統全員集中觀看,觀看人數累計超過7萬人次。同時,建設證監會系統廉政教育基地,深刻剖析近年查辦的典型案件,突出監管機構廉潔文化教育,引導監管干部筑牢崇廉拒腐思想防線、厚植金融報國情懷。
“經過專項治理,嚴懲證券發行審核領域腐敗問題,堅決遏制核準制下腐敗問題向注冊制下沉蔓延,為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起到積極作用。”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表示,當前腐敗存量還沒有清底,增量還有發生,接下來,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將牢記派駐監督職責使命,按照黨中央、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統一部署,持續發力加強“不敢腐”的震懾,嚴肅查處破壞市場秩序、侵害群眾利益、棄守監管職責以及金融風險背后的腐敗問題,從嚴從實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引導增強“不想腐”的自覺,更好保障資本市場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