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13日,《中國紀檢監察報》深度報道:云南針對不同層級不同類別不同領域開展警示教育 釋放以案促改治本功效。
全文如下
↓↓↓

云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堅持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增強警示教育的針對性,讓警示教育入腦入心。圖為該縣翠屏街道紀工委工作人員到易地搬遷點永昌社區同社區干部共同學習《怒江州2020年至2022年黨員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中的村(社區)干部違紀違法案例。楊梅瑛 攝

云南省臨滄市鳳慶縣常態化組織青年黨員干部到鳳慶縣警示教育基地開展警示教育,引導年輕干部守住拒腐防變思想防線,扣好廉潔從政“第一粒扣子”。圖為該縣年輕黨員干部翻看違紀違法干部懺悔錄。楊成菊 攝
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強調,把正向引導和反面警示結合起來,運用典型案例和身邊人身邊事開展警示教育,督促指導發生重大違紀違法案件的相關單位黨委(黨組)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舉一反三、以案明紀,促進干部引以為戒、醒悟知止。
云南省紀檢監察機關深入貫徹落實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精神,把開展警示教育作為一體推進“三不腐”的重要抓手,針對不同層級、不同類別、不同領域的教育對象,注重因人施策,“精準滴灌”;針對一些警示教育簡單化、套路化、淺層化等問題,因時因勢探索創新方法路徑和形式載體,因案制宜,推動警示教育觸及黨員干部靈魂深處;將辦案與堵塞制度漏洞、強化監督監管結合起來,切實提升警示教育實效。
著眼于“抓深”,精準滴灌
“今年的警示教育讀本分板塊分類別,很有針對性。”“村、社區篇中的違紀違法案件讓我們村干部明白了什么事不該做不能做。”日前,《怒江州2020年至2022年黨員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讀本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級黨員干部中引發了廣泛學習討論。
怒江州紀委監委在日常調研中發現,以往的警示教育讀本主要以黨員領導干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例為主,未做進一步分類,存在針對性和代入感不強等問題,不同領域的黨員干部難以從中引起警示、引發思考。
帶著這一問題,怒江州紀委監委在全面梳理2020年至2022年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例的基礎上,注重考慮受教育對象的職務、崗位、行業、年齡等差異,分層次分類別,將警示教育讀本分為“一把手”、年輕干部、機關干部職工、企事業單位人員、鄉鎮(街道)干部、村(社區)干部等六大板塊,有針對性地選取38個典型案例,分別進行分析點評,讓不同的受教育對象能對號入座。
“分層分類撰寫警示教育讀本,讓警示教育從‘大水漫灌’轉變為‘精準滴灌’,做到量體裁衣、精準施教,讓不同層級的黨員干部受到警示。”該州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去年年底,云南省印發《云南省紀委省監委機關做好查辦案件“通篇文章”若干重點工作的指引》,明確要按照“全周期管理”的理念,針對不同地區、行業、領域、系統,督促案發單位黨組織開展警示教育,突出警示教育的現場感、代入感;選取典型案例,深入分析案件特點、規律、案發原因、內在機理以及應當汲取的教訓、對策建議,分類別、分領域、分專題制作警示教育片。
云南省紀委監委以近幾年查處的黨政“一把手”、國有企業“一把手”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例為典型,拍攝制作《警鐘為你而鳴》;以國有企業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例為典型,拍攝制作《國企“碩鼠”覆滅記》等一批警示教育片……深度剖析不同領域黨員領導干部違紀違法的原因,深入追問這些黨員領導干部違紀違法背后的根源,深入挖掘這些典型案件帶來的警示,使看片人都能夠從“片中人”身上汲取教訓,真正從內心深處受到震懾、警醒和教育。
在開展警示教育過程中,云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有的放矢,注重挖掘“身邊人”案例,深入剖析同類崗位、同級職務違紀違法人員“第一次”是如何“破戒”的,又是如何越陷越深的,讓黨員干部結合案例對照自查、舉一反三,使警示教育真正入腦入心、觸及靈魂。
“我沒有守住底線,淪落到今天這樣的地步,我真的很后悔……”10月13日,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自然資源局原副局長鄭某某涉嫌職務犯罪案在鎮沅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h紀委監委組織案發單位、縣直相關單位103名黨員干部旁聽庭審,鄭某某痛徹心扉的悔恨為旁聽人員敲響了警鐘。
“我們聚焦重點領域、關鍵崗位,通過現場宣布處分決定等方式,分級分類開展警示教育,不斷提高警示教育的精準性、有效性,督促黨員干部引以為戒、醒悟知止。”鎮沅縣紀委監委負責人說道。今年以來,鎮沅縣共分級分類開展警示教育80余場次,組織黨員干部參觀警示教育基地10批次,組織旁聽庭審3場次,9000余人次觀看警示教育片。
著眼于“抓新”,創新載體
“今天的沉浸式警示教育讓我在思想和心理上都受到了極大警醒。今后更要加強自身修養,從小事小節守起……”日前,在保山市沉浸式警示教育主會場被隨機抽問后,身處施甸縣分會場的駐縣政協機關紀檢監察組組長董會京回答。
保山市委、市紀委監委積極創新形式載體,從近年來查處的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例中篩選出一批典型作為“活教材”,通過“播放警示片—情景演繹—隨機提問—現場回答—紀法解讀”模式,探索開展沉浸式警示教育,讓大家現場感受廉政風險場景,增強警示教育代入感。
為了讓警示教育入腦入心,文山州紀委監委按照“把正向引導和反面警示結合起來,運用典型案例和身邊人身邊事開展警示教育”的要求,及時收集近年來省、州查處的30余個典型案例,以州人大常委會原主任付加興,州委原副書記、原州長張秀蘭等為原型,編排舞臺劇《紅線》,把不法商人“圍獵”干部的手段、干部接受審查調查、被判決后家人探視等場景模擬展現出來,“以劇傳廉”,使干部引以為戒、醒悟知止。今年以來,該州累計舉辦警示教育活動3000余場、18萬余人參加。
將典型案件、廉潔文化與舞臺藝術相融合,把警示教育從會場搬進劇場,是云南開展警示教育的創新和嘗試。為推動警示教育入腦入心,該省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在創新中破題,不斷豐富警示教育形式與載體,讓廣大黨員干部警鐘長鳴、引以為戒、反躬自省,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我們既是作品的主創人,也是警示教育的接受者。”近日,綏江縣中城鎮黨政辦職工周宇韜分享了自己參與縣紀委監委微視頻拍攝的真實體會。她說,創作警示教育情景劇能讓大家身臨其境去體會、感受和思考,警示性更強、震懾力更足。
綏江縣紀委監委按照云南省委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若干措施》,在云南省紀委監委的指導下,選定主題、制作劇本,并結合劇情人物特征,組織紀檢監察干部、鄉鎮干部、村組干部以及干部家屬等參與拍攝演繹,讓黨員干部在“身臨其境”中接受沉浸式警示教育,進一步增強廉潔教育的代入感、對照感。
“只有根據新形勢、新問題在教育形式、內容上不斷創新,在教育針對性、實效性上不斷突破,才能更好提升警示教育的治本功效。”云南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此前,云南省紀委監委印發《關于深化以案促改推進警示教育和家風教育常態化的通知》,提出要豐富活動載體、創新活動方式,著力提升警示教育實效。本著這一原則,該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上下聯動,積極探索警示教育的載體和路徑,省紀委監委在其微信公眾號平臺開設《清風云劇場》欄目,各州市、縣市區紀委監委將紀法規定、典型案例編入情景劇、拍攝短視頻,把靜態的規章制度轉化為動態的劇情。如,《清風云劇場》專題陸續推出了鎮雄縣紀委監委拍攝的《莫貪身邊小便宜》、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紀委監委拍攝的《那些“由風及腐”的“陷阱”》、嵩明縣紀委監委拍攝的《誘之惑》等微視頻,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著眼于“抓長”,建章立制
“相信在座的各位對今天的‘案中人’并不陌生,有的可能是昔日的好友、有的可能還是鄰居。我們應該以‘身邊案’‘身邊人’為鏡鑒,絕不能一看了之……”8月28日,姚安縣紀委監委在光祿鎮福光村開展涉案款現場清退暨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會,通報案情、宣布處分決定后,現場將所涉款項如數退還福光村23戶農戶手中。
此前,姚安縣紀委監委陸續接到福光村數名群眾反映:之前已按規定辦理過建房手續,房屋建好了,卻被相關部門告知信息無法查詢,不能辦理產權證。
隨后,該縣紀委監委核查組到福光村查閱材料、走訪農戶,并對原土地管理員武某某開展核查。核查后發現,武某某利用職務便利,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偽造《農村村民建設用地批準書》的手段,騙取村民耕地占用稅,并兩次制作虛假申報材料,騙取國家危舊房改造補助資金。2022年6月,武某某被開除黨籍,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三個月,并處罰金12萬元。
據了解,光祿鎮已成立工作專班,由鎮紀委全程監督,對涉及的農戶進行房屋面積核實,按照相關流程對合規范圍內的進行產權證補批手續,并積極做好政策宣講和后續相關整改工作。
為堵住漏洞,案件辦結后,姚安縣紀委監委按照《云南省紀檢監察機關規范運用紀檢監察建議工作辦法(試行)》規定的適用情形和辦理程序,及時向相關部門下發紀檢監察建議和督辦函,強化治理。在縣紀委監委的督促指導下,鎮村兩級完善村委會印章管理、“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等制度,修訂小微權力清單,規范運行流程,切實抓好問題整改。
辦案不是目的,治理才是根本。云南省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案件從處分決定“一張紙”向警示教育“一堂課”、整改提升“一串事”延展深化,將辦案與堵塞制度漏洞、強化監督監管結合起來,通過持續深化以案促改,實現查處一案、教育一片、凈化一方、治理一域的效果。
著眼于抓常抓長,云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注重做實做細常態化長效化警示教育,扎實做好查辦案件“后半篇文章”,推動嚴厲懲治、規范權力、教育引導一體發力,不斷放大懲治腐敗的綜合效能,助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如,楚雄彝族自治州制定《以案促改 以案促建常態化工作辦法(試行)》,聚焦案件查辦發現的監管漏洞、制度漏洞及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督促案發單位健全制度、堵塞管理漏洞。
案發單位的警示教育應更深一層。云南省紀委監委把在發生違紀違法案件的地區和單位開展好警示教育作為提高警示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重要舉措,針對重大典型案件,按照云南省紀委監委出臺的《民主生活會督導工作規范》,督促案發單位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或組織生活會。由省紀委監委現場通報相關案情、宣讀傳閱有關省管干部懺悔書、政治生態分析材料等,引導黨員領導干部圍繞典型案件和身邊人身邊事撰寫剖析材料,引以為戒。
云南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一體推進“三不腐”,“不想腐”是根本,接下來,云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繼續用好用活警示教育這劑去腐生肌的“醒腦良藥”,既探索新方法、新載體、新路徑,又加強監督監管、完善制度機制,進一步放大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綜合效應。
聲音
上午開完警示大會,下午便有人主動投案;行賄人和受賄人在電視上看了反腐警示片后,睡不著、吃不下,最終相約自動投案……諸多案例表明,云南開展警示教育成效顯著,越來越多有“蒙混過關”想法的問題干部放棄幻想,一步步正視自己的問題,越來越多黨員干部樹立廉榮貪恥的價值取向。從媒體視角看,云南在推進“不想腐”時,注重發揮“不敢腐”的威懾和“不能腐”的約束作用,有針對性地做實不同層級、不同類別、不同領域黨員干部警示教育。尤其是用好典型案例“活教材”,匯編懺悔錄、拍攝專題片、編排情景劇,以案說紀、說法、說德、說責,持續釋放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震懾效應。云南還注重提升警示教育利長遠的功效,聚焦案件查辦發現的監管盲點、制度漏洞及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督促案發單位健全制度機制,堵塞監管漏洞,提高治理效能。
——云南省紀委陽光監督員、省監委特約監察員,新華社云南分社記者 字強
警示教育是全面從嚴治黨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方針方略的重要一環。深入開展警示教育,以案示警、以案明紀,是促進黨員干部知敬畏、守底線的重要舉措。云南把開展警示教育作為一體推進“三不腐”的重要抓手,通過分層分類施策,精準開展警示教育,增強了警示教育的針對性;通過創新方法路徑和形式載體,提高了警示教育的實效性;通過完善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不斷釋放治理效能,提升了警示教育的治本效能。持續深化的警示教育,讓廣大黨員干部引以為戒、醒悟知止,充分發揮強震懾、固防線的作用。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張德兵
云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入貫徹落實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精神,將正面引導和反面警示結合起來,不斷探索創新警示教育模式。在撰寫警示教育讀本、開展警示教育過程中,堅持有的放矢、精準滴灌,注重挖掘“身邊人”案例,分類分層次,讓警示教育從“大水漫灌”轉變為“精準滴灌”。探索“播放警示片—情景演繹—隨機提問—現場回答—紀法解讀”模式,開展沉浸式警示教育,讓旁觀者現場感受廉政風險場景,增強警示教育代入感。同時,堅持將辦案與堵塞制度漏洞、強化監督監管結合起來,通過持續深化以案促改,實現查處一案、教育一片、凈化一方、治理一域的效果。
——云南省紀委監委法律顧問、云南師范大學云南紀檢監察學院教授 毛興勤(何天華 陳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