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紀委監委通報7起破壞營商環境典型案例,河北省秦皇島市紀委監委探索建立100個優化營商環境監測點,四川省興文縣紀委監委發布關于公開征集損害營商環境問題線索的公告……今年以來,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緊盯利用職權或職務影響干擾破壞正常市場秩序、嚴重破壞親清政商關系等問題,以有力有效監督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營商環境,是經營主體發展之基、活力之源。在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當口,優化營商環境對于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各類經營主體發展壯大,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產業規模增長空間縮小、土地和勞動力等要素增長有限等多方面約束,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釋放制度供給紅利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而優化營商環境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環節,是制度供給的集中體現。近年來,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持續改善營商環境。但懶政怠政、躲事推責、吃拿卡要等損害營商環境行為依然屢有發生。從紀檢監察機關查處通報的典型案例看,仍有個別黨員干部目無法紀、徇私枉法、作風不良,侵害經營主體和群眾利益,破壞親清政商關系。
良好政治生態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也反映出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哪里政治生態好、干部作風過硬,企業就往哪里走,人才、資金就往哪里流,營商環境就會持續向好;反之,一個地方的發展環境如果出現了問題,大都能從政治生態上找到根源,背后往往潛藏著為政不勤、為政不公、為政不廉等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政商交往不可避免,黨員干部只有既積極主動為市場經營主體排憂解難,又牢牢堅守廉潔底線,才能讓市場經營主體心無旁騖、長遠打算,以恒心辦恒業。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增強市場意識、服務意識,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全面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
優化政治生態,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紀檢監察機關責無旁貸。要圍繞“國之大者”,做實政治監督。優化營商環境是關系“國之大者”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黨員干部破壞營商環境的問題是阻礙發展的“攔路虎”“絆腳石”,產生的危害不亞于腐敗,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政治上看、從政治上抓。要把優化營商環境納入政治監督臺賬,堅決糾治盲目“鋪攤子”“堆盆景”、搞政績工程等現象,聚焦“放管服”改革、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落實助企紓困政策等方面,實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持續推動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
緊盯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作風頑疾,糾“四風”樹新風,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題中之義。大量事實表明,作風狀況是影響一個地區營商環境好壞的關鍵因素。有的黨員干部不擔當、不作為,對群眾、企業的訴求久拖不決、不理不睬;有的任性用權亂作為,看關系辦事、看好處出力、吃拿卡要,甚至人為設置障礙從中牟利;還有的由風及腐、風腐一體,與不法商人利益勾連,濫用權力違規插手干預市場經營活動……如此種種行為,對營商環境及經濟社會發展危害甚大。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糾治影響營商環境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反復抓、抓反復,深入分析、靶向整治,以作風之變引領營商環境之變。
監督推動營商環境優化,要突出辦案引領,強化通報曝光。查辦案件是最有力的監督,要充分發揮查辦案件的穿透和震懾作用,持續釋放有案必查的強烈信號。要緊盯重點問題、重點領域、重點對象,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堅決防止領導干部成為利益集團和權勢團體的代言人、代理人,堅決防止政商勾連、資本向政治領域滲透等破壞政治生態和經濟發展環境。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加大對行賄人懲戒力度,堅決斬斷“圍獵”與甘于被“圍獵”的利益鏈,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抓住權力運行這個關鍵,監督推動黨委、政府、職能部門各盡其責、齊抓共管,強化對政策制定、決策程序、審批監管等關鍵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減少權力對微觀經濟活動的不當干預。(慕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