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整潔干凈,院落窗明幾凈,庭院花草飄香,田間地頭,群眾勞作的身影隨處可見,仿佛置身一幅恬靜唯美的田園山水畫。
“變化太大了。”近日,紀檢監察干部到寧洱縣寧洱鎮溫泉村上南溫村民小組對鄉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回頭看”時,發現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河溝里都是淤泥和垃圾,一到夏天更是臭得不行,過路都繞著走……,此前,該縣紀委監委到上南溫村民小組是個純哈尼族村寨開展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遍訪時,許多村民反映了村里垃圾亂堆招來蚊蠅到處飛等環境問題。
鄉村要振興,環境是底色。對此,該縣紀委監委及時向鎮黨委、政府反饋走訪情況,同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小切口”,聚焦村莊清潔、廁所革命、污水處理、河道淤積及漂浮物整治等重點領域,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專項監督,壓緊壓實各鄉(鎮)、各要素保障部門主體責任,抓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以前村里的環境衛生不好,村民思想也落后。現在不一樣了,破舊圈棚拆了,垃圾每天按時清運,村里的水質也變得更好,尤其是衛生廁所、活動場所的升級,讓大家的生活環境質量大大地提高。”上南溫小組村民蔡大姐對前來回訪的紀檢監察干部說。
如今,組內通過民房亮化、組內綠化,增設活動廣場、停車場、旅游公廁、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發動農戶打造民宿客棧等幾番“裝扮”后,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得以呈現。
上南溫村民小組的“換新顏”正是該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監督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真實寫照。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普洱市以提升城鄉人居環境為載體,以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為重點,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擦亮鄉村振興底色。該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各項重點工作推進情況,不斷織密基層監督網絡,提升監督質效,助力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
“項目推進情況怎么樣?有沒有什么困難問題需要我們協調解決?”
“口袋公園‘禮之園’項目目前正在開展種植土回填、場地的堆坡造型和廣場基礎墊層施工作業,我們將加速推進相關設施建設。”
思茅區紀委監委緊盯全區城市更新行動,通過隨機走訪督查、明察暗訪、查閱臺賬等方式,對推進綠美城市建設、愛國衛生運動、思茅河治理、老舊小區改造、綠化美化亮化、“兩違”整治等工作情況開展監督,到一線看實情、聽真話、找問題,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是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孟連縣紀委監委聚焦全縣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一體化項目開展一線監督,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通過現場交辦、限期整改、不定時“回頭看”等形式,壓緊壓實相關要素保障部門責任,確保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有序推進。
江城縣則建立農村人居環境“紅黑榜”制度,讓村與村、組與組之間比一比、評一評、賽一賽,提高村民們的“主人翁”意識,形成村村寨寨爭干凈創宜居,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自覺保持村莊干凈整潔的濃厚氛圍。
從抬頭可見“天空藍”到放眼環顧“生態綠”,從風景怡人的村莊到出門就見公園的城區……如今的普洱,處處皆是風景。與之相伴的是林下種養殖、生態旅游、生態康養等富民綠色產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綠水、青山、凈土的生態價值不斷釋放,綠色發展的成果正轉化為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廖翌含 鄺鑫雅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