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檢查10個縣(區)、63個鄉(鎮)、138個村民小組、341戶農戶,訪談干部群眾1048人……”前不久,普洱市紀委監委班子成員帶隊在全市范圍開展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交叉蹲點調研監督,累計發現問題200余個,督促立行立改92個,限期整改152個,移交核查處置30個。
監督“探頭”下沉到基層一線,才能發現問題、靶向監督。今年以來,該市紀委監委以“小切口”整治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惠民行動”為抓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緊盯行業部門主體責任、惠民政策、項目資金、干部作風等重點,不斷增強“清廉村居”建設、小微權力運行的監督管理,充分發揮監督促治效能,以高質量監督促進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思茅區云仙鄉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存在超概算投資等問題,導致項目竣工至今處于閑置狀態……”
摸清問題只是第一步,解決問題才是推動發展的關鍵。該市紀委監委進一步整合監督力量,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督促相關部門全面認領,精準提出紀檢監察建議,督促問題切實整改到位。
“我們堅持邊治理、邊整改、邊規范,在嚴查快處的同時,做實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對共性作風問題開展常態化專項治理,有力推動查處個案向整治共性問題拓展,扎實做好專項整治‘后半篇文章’。”該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點上的問題“刨根問底”,面上的問題更要“系統施治”。墨江縣雅邑鎮壩利村曾經鄰里糾紛不斷,在創建清廉村居過程中,雅邑鎮紀委因勢利導協助壩利村共同制定村規民約,通過村民約定、集體協商,把社會治安、移風易俗、鄰里關系、婚姻家庭等方面納入村規民約內容,進一步規范干部群眾的行為習慣。
“這份權力規范‘清單’,將村級組織和村干部權力內容全覆蓋,為村級組織和村干部行使權力定下‘邊界’。”鎮沅縣紀委監委針對當前農村基層“微腐敗”的特征,結合現行相關法律法規,聯合縣民政局、縣委組織部等部門收集和梳理村(組)小微權力16項39條,形成小微權力清單,繪制出簡便易行、形象直觀的村級小微權力事項辦理流程圖40條,形成了鄉(鎮)“照單部署”、村級“照單實施”、村民“照單監督”的工作格局。同時,以網格“微治理”為主體,探索“微網格、微陣地、微聯動、微服務”的“四微”自治工作模式,不斷探索村民自治新路徑,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基層治理離不開群眾的群策群力、廣泛參與。該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暢通群眾舉報渠道,建立健全“信、訪、網、電”“四位一體”的信訪舉報平臺,對收集到的問題線索,通過推進“分辦——交辦——督辦——銷號”閉環管理機制,督促責任部門全面核查、立行立改。
與此同時,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定期曝光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利用支部主題黨日、社區活動日等組織干部群眾觀看廉政教育片、上廉政警示黨課,推動監督下沉落地,融入基層治理,以“清”促“治”。(郭春祥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