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一筆收支都及時公示出來,勤‘曬’收支,群眾心里有了‘明白賬’,自然更愿意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近日,云南省楚雄州祿豐市仁興鎮清水河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李大姐高興地與前來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督查的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談起自己的實踐心得。
作為遠近聞名的蘿卜種植村,清水河村的白蘿卜清甜可口、與眾不同,廣受市場好評。為探索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路徑,清水河村成立專業合作社,整合各類生產要素,盤活閑置公房等村集體“沉睡資產”,創新“企業+合作社+農戶”三方鏈接模式,利用土地流轉和訂單種植帶領村民用小蘿卜撬動致富大產業,激蕩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
蘿卜寓意“清清白白”。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才能奠定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石。圍繞“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務清爽、民風清朗”四清建設目標,清水河村在公開欄、小喇叭等傳統方式基礎上,通過小微權利“監督一點通”APP、微信群“鏈式”傳播等途徑,把“三資”公開由“固定公開”轉為“動態公開”。大到村集體資產發包租賃,小到購買辦公用品,每筆收支入賬都被公開明白地曬到網上、墻上,“線上+線下”雙結合打造村集體經濟“陽光賬”,強化群眾監督與線上監督的疊加效應,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監督效能催生發展動能。去年年底,清水河村人均純收入達16500元,同比增長1000多元。近年來,該市堅持把促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陽光透明發展作為推動監督下沉落地的有力抓手,全面構建“市鎮村”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細化34項小微權力流程圖,完善固定資產卡片管理制度,制定“必公示事項”清單10項27條,推動集體“三資”管理走上公開化、制度化、規范化道路。
此外,該市紀委監委綜合運用“1+N”風險聯動排查機制,以守牢護好村集體共富“錢袋子”為監督切入點,“室組地”統籌協作,緊盯項目多、集體“三資”富集的村(社區),重點聚焦資金收支、資源出租利用過程中存在的管理不規范、工程不招標等共性問題,開展全鏈條全過程跟蹤監督。貫通“巡紀”融合之力,高質量完成6個鄉鎮54個村(社區)村級財務管理、惠農惠民政策落地落實開展專項巡察及“回頭看”,精準提升監督效能。
“規范資金使用和權力運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該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強化“三資”管理監督,以清廉有序的村居治理體系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廉潔動能。(陳林嬌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