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進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縣云禾萬頭奶牛牧場,在保育室里,一頭頭小奶牛在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下開啟摸爬滾打的“牛生”;牛舍內,營養搭配均勻的青貯飼料徐徐落入食料區,一頭頭奶牛在忙著進食;擠奶廳內,工人們消毒、驗奶、擦干、尋杯、消毒,嚴格流程,最大程度保證奶源安全可靠……放眼望去,一片生機盎然。
近年來,該州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的殷殷囑托,將奶牛養殖從大理市、洱源縣洱海流域內引導轉移到洱海流域外,實現洱海流域牲畜養殖數量只減不增、養殖方式分散到集中、管理水平粗放到精細、生產效益低產到高產“四個轉變”。在洱海流域外,按照“一場一策”的思路精準施策,強化要素保障,著力打造9個種養結合、農牧循環、農文旅結合的集約化、標準化、智能化綠色生態“萬頭奶牛”示范牧場。目前,該州引進的3家乳企設計年加工鮮奶能力達90萬噸,實際生產和銷售45萬噸,實現總產值38億元。
該州紀委監委堅持監督跟著產業發展走,針對奶牛養殖產業發展項目多、資金多、受益面廣等情況,開列任務清單明重點,采取“室組地”聯動監督機制,圍繞特色產業發展、重點項目建設、惠民政策執行、資金撥付使用等重點方面開展“項目化”監督,著力整治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和貪污侵占、截留挪用、優親厚友等行為,以精準監督助力大理乳業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今年以來,該州把乳業發展與鄉村振興領域監督執紀“一盤棋”推動,共發現問題1809個,推動問題整改1403個,查處腐敗和作風問題272個,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04人,批評教育幫助338人,通報曝光40批73件,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75份,建立完善制度50項。
“以前散養就是不專業,利潤少,后來云南歐亞乳業有限公司推廣家庭牧場,通過資金補助、提供技術設備支持等措施,我養了36頭奶牛,到年底會有60多萬元的奶款……”日前,面對前來調研監督的鶴慶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該縣松桂鎮軍營村村民桑五八喜上眉梢,連連稱贊。
鶴慶縣紀委監委聚焦項目輻射帶動產業發展作用發揮下沉一線開展“嵌入式”“跟蹤式”監督。通過精準監督切實推動項目帶動效應有效發揮,努力推動從“輸血”到“造血”功能的轉變。該縣因地制宜,分別在8個鄉鎮建成了存欄奶牛300頭以上9個標準化奶牛規模養殖場,從組織架構上創建了“龍頭企業+規模養殖場+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創新合作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
巍山縣紀委監委采取“立項前嚴把關+實施中強監督+建成后重監管”的工作思路全程監督。今年以來,開展專項監督檢查5次,著重解決困擾、制約乳業發展和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10余個,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與此同時,該州紀檢監察機關還加強與農業農村、民政、審計、財政等部門的溝通銜接,建立健全情況通報、信息共享、線索移送等工作機制,專項監督與行業監管同向發力,凝聚監督工作合力。
“我們充分利用不同季節的閉口,推廣實施優質飼草輪作、混播、果園套種,有效提高飼草產量。”全州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持續開展紫花苜蓿、青貯玉米、燕麥、一年生黑麥草等飼草品種的生產性能對比試驗,篩選出適應性強、生產性能優異的飼草品種在全州推廣,有效提高飼草單產和比較效益。目前,全州保有飼草(料)生產加工500噸以上企業85家,配套機器設備542臺,倉庫14.24萬平方米,青貯窖24.07萬立方米,實現了奶牛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又通過“延鏈”“補鏈”,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
“產業推進到哪里,監督工作就跟進到哪里。”該州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聚焦特色產業發展中的問題,下沉到產業全鏈條各環節,加強監督,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著力打通困擾、制約產業發展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破壞營商環境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用強有力的監督,擦亮“萬頭奶牛”綠色食品“金字招牌”。(楊自堅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