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巡察組的同志了!”近日,通海縣委第四巡察組對楊廣鎮大新村巡察整改回訪時,村民們圍著巡察干部激動地說。
“過去村里污水橫流、蠅蟲亂飛,老舊房屋改造沒人管,大家買了車,可就是開不到家門口!親戚朋友來了都抱怨‘臟亂差’。不過現在好了,大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事情回溯到縣委第四巡察組對大新村開展巡察時,巡察組接到群眾集中反映民房規劃建設亂、自來水管理混亂、垃圾亂堆亂放等問題。
帶著群眾的“急難愁盼”,巡察組多方走訪干部群眾,問題的來龍去脈逐漸清晰起來。
大新村作為楊廣鎮人口第一大村,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新村生產生活用水需求增加,加之管理不善和揮霍浪費,致使原有的自來水供應不穩定,為了爭搶水源,民間矛盾糾紛時有發生。另外,近年來縣委部署的拆臨拆違、災后重建、廁所革命等中心工作,在大新村卻上熱下冷,工作推進緩慢。
“巡察組共反饋22個問題,并要求我們全面整改、改出成效。”回想起巡察整改工作的一點一滴,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動容地說。
縣委巡察反饋后,楊廣鎮黨委和大新村黨總支高度重視整改工作,堅持鎮村同責,并把抓班子帶隊伍、轉作風樹形象,作為扭轉“干部干、群眾看”被動局面的先手棋。以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選優配強配齊村組兩級領導班子,其中新任20人。著眼凝聚力、執行力、戰斗力提升,從學風會風抓起,每月28日固定組織村組干部集中學習研討,邀請有關領導和專家輔導,聚焦“改水改廁、危房改造、環境整治”等民生實事存在問題分析原因,找準對策。
隨著思想上重視起來,干部群眾在行動上自覺跟進。經過與鄰村友好協商后,爭取項目建設引水管網及配套設施,一次性解決了13個村民小組人畜飲用水源不足問題,同時引導群眾安裝智能水表,合理定價收費,杜絕跑冒滴漏,徹底消除水事糾紛隱患。將全村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生態建設規劃、公共服務規劃等“多規合一”,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一張圖”,并由村“兩委”帶頭,村務監督委員會督促,激活全村黨員干部“網格化”管理服務職能職責,挨家挨戶宣傳政策,打消群眾顧慮,有序拆除老舊危房和臨違建筑,建成整潔美觀的新民居509所,鋪設水泥路面2400米,有效緩解群眾住房擁擠、交通不暢的問題。通過“五小”工程、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等,發動群眾投工投勞,消除旱廁346座,改廁822戶,新建公廁6座,埋放污水收集管道14971米,并每周開展保潔行動,水清河凈的景致得以重現。
“‘面子’慢慢找回來,‘里子’也不能‘掉鏈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說。
大新村聚焦清廉務實、高效便民的發展“軟環境”,以“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務清爽、民風清朗”為建設目標,黨建引領強化基層治理,利用支部學習、主題黨日、黨員大會等場合為黨員干部“補鈣充電”,普及黨紀法規,并針對巡察反饋的問題,新建制度5項,完善制度4項,持續加強集體“三資”管理、環境衛生整治,鞏固整改成效。村組干部定期開展談心談話,收集社情民意,接受群眾監督和評議,通過落實“四議兩公開”等議事協商機制,引導黨員干部群眾“事前舉舉手、事中動動手、事后拍拍手”,有效杜絕盲目決策、弄虛作假、脫離實際、辦事不公等問題發生。
巡察整改以來,有關村組干部的檢舉控告保持“零記錄”,干部群眾“一起干、齊點贊”的新風正氣已然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張金色名片。2022年末,大新村被評為全縣首批巡察整改示范點。
“‘巡’是基礎,‘治’是目標。我們深化對村巡察的成果運用,推動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村容村貌、干部作風和群眾的精神風貌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群眾滿意度、支持度明顯提高。”縣委巡察辦負責人說。(通海縣紀委監委 林義人 柏元勛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