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民宿、古老的村落、如詩的風景,這段哈尼梯田的旅途讓我感覺舒心、放松,吃住玩的價格都很合理,我們打算春節和家人再來一趟,看看冬季的梯田。”
“參與稻花魚豐收節活動,到現場與哈尼人民一同見證豐收的喜悅,既讓我們感受到了哈尼人民的淳樸與熱情,又讓我們對農耕文化有了更深的體會。”
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是我國第一個以民族名稱命名、以農耕文明為主題的“活態”世界遺產。游客對梯田之旅的好評,是哈尼梯田保護利用取得實效的重要體現。
近年來,紅河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監督守護“活態”世界遺產哈尼梯田作為政治監督“護航行動”的一項重要內容,聚焦哈尼梯田生態環保、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兩山”轉化等方面,緊扣責任落實、保護管理、資金使用、制度執行等重點環節,擦亮監督“探頭”,靶向發力,守護好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梯田“活化石”。
圍繞哈尼梯田“保護、傳承、發展”主線,紅河州深化運用“2+1+1”監督聯動機制和派駐機構駐點監督、監督檢查室一對一督辦等監督機制,由州紀委監委聯系元陽縣、紅河縣的監督檢查室牽頭,相關派駐機構及縣紀委監委聯動配合,緊盯貫徹落實上級重要決策部署是否到位以及項目推進、資金使用、遺產要素修復、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區群眾增收等領域,對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管理局、文化旅游局等相關部門開展專項監督,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堅決壓實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監管責任。
同時,該州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抓好哈尼梯田保護利用工作”作為相關縣、部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內容,壓實黨委(黨組)主體責任,督促縣(市)和州級職能部門落實《云南省紅河哈尼梯田保護管理條例》《紅河梯田文化景觀村莊民居保護管理辦法》,采取“點對點”網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州級到戶的6級管理責任機制,切實將哈尼梯田保護利用責任扛在肩上。
此外,對64個傳統村落、4504幢傳統民居進行修繕,1603幢傳統民居實行掛牌保護,阿者科村、箐口村等6個村寨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推廣“稻魚鴨”綜合種養示范區,每畝綜合產值達5000余元,惠及50000余戶農戶,打造《哈尼古歌》系列文化品牌……在全州各級各部門的努力下,一系列哈尼梯田保護、開發、利用的措施陸續進行。
“守護哈尼梯田就是守好我們的‘責任田’。”紅河州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持續提高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精準度和實效性,為哈尼梯田保護利用提供堅強保障。(周笑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