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理州不斷創新廉潔文化“強基行動”抓手,結合打造“蒼洱黨旗紅”強基層黨建品牌,扎實開展“行走的廉政課”活動,在上好清廉“三堂課”、打造優質“精品課”的同時,用“行走的媒體小分隊”監督“照鏡子”,促進干部進一步樹牢廉潔理念、轉變工作作風。
上好“黨性初心課”鞏固信仰根基。利用州內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以“紅色文化+廉潔文化+紅色旅游”的廉潔教育模式,將廉潔文化教育與黨規黨紀的學習教育相結合,作為“萬名黨員進黨校”等黨員干部學習培訓的重要內容,同時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層層開展宣講,推動黨員干部在聆聽“黨性初心課”中錘煉黨性、筑牢思想防線、涵養清廉本色。州公安局交警支隊女子大隊黨支部為黨員干部講授以《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建黨精神,樹牢為民意識,守住廉潔底線》和《遵規守紀明底線 清正廉潔勇擔當》為題的廉政專題黨課。大理市組織開展“黨組織書記講黨課”工作,對黨紀黨規進行詳細解讀,同時在“萬名黨員進黨校”培訓中,持續開展習近平總書記有關論述的宣講。劍川縣在劍陽樓廣場開展“抗戰中的劍川人”主題展,弘揚抗戰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上好“廉潔文化課”涵養清風正氣。深度挖掘大理本土文化和白族三道茶、白族扎染等“非遺”中蘊含的廉潔元素,積極把本土元素與廉潔元素巧妙融合,以家風文化、家訓故事為載體,以推動廉潔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醫院、進家庭、進村(社區)為目標,持續打造“一縣一品”“一地一品”特色廉潔文化品牌,不斷提升影響力和覆蓋面。下關一中初中部從白族“非遺”剪紙、照壁中的家風家訓、“清風扇”等本土文化技藝中挖掘廉潔元素,在學習體驗中把“非遺”和廉潔巧妙融合,還邀請了州群藝館、非遺中心黨支部到校開展黨組織合作共建活動,為黨員干部上好一堂廉潔文化課,在非遺傳承中根植廉潔之心;祥云縣“流動小舞臺”結合基層惠民演出,將廉潔文化節目貫穿其中,打通廉潔文化宣傳基層“最后一公里”。
上好“警示教育課” 筑牢廉政防線。抓緊抓牢“關鍵少數”,通過觀看一部警示教育片、深學一本警示教育讀本、參觀一次警示教育基地、參加一次警示教育討論、進行一次廉政承諾等方式持續深化“警示教育課”活動,促使廣大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州紀委監委用好反面典型案例資源,到案發單位召開警示教育大會、通報處分決定,讓處分決定“一張紙”變成警示教育“一堂課”,同時通報曝光違紀違規典型案例38起45人,組織攝制我州黨員領導干部違紀違法警示教育片5部,續編《大理州黨員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警示錄(七)》;巍山縣推出廉政“小劇場”,通過情景演繹發送清風提示,以百姓直觀易懂的形式展現違紀違法的危害性。全州各級各部門開展庭審觀摩活動,“沉浸式”接受警示教育,組織黨員干部觀看《問“劍”破局》《“花式”撈錢局長的不歸路》等警示教育片,持續擴大案件警示教育作用。
為推動“行走的廉政課”提質增效,州委宣傳部將“行走的廉政課”教育活動作為每周部長辦公例會的重點工作抓好落實,積極溝通協調、全盤統籌推進,通過“一周一點評、一周一通報”,查找短板弱項,突出特色亮點。同時,州委宣傳部還將舉行“行走的廉政課”精品課及“金話筒”講師評選活動,全方位展示選手風采、精心培樹“金話筒”講師團隊、全力打造“三堂課”精品,讓“行走的廉政課”“走”起來、“動”起來,讓廉潔文化“實”起來、“靚”起來。
“全州的廉潔文化活動異彩紛呈,開展得有聲有色,既有黨性教育、正面典型啟迪,也有廉潔元素浸潤、大理文化熏陶,更有警示警醒和深刻反思,就像一道跌宕起伏的移動風景線,移步換景,處處展現大理好風光、好文化、好風尚。”在州委黨校參加培訓上了“三堂課”的學員深有感觸地說。(艾桂菊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