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寫的《三槐堂銘》,意思是擁有忠實厚道的品德,家族才能經久不衰,就像詩和書能夠在世間流傳如此長久……”
日前,富源縣紀委監委與縣婦聯聯合開展“廉潔好家風”主題宣講活動,邀請專家為黨員干部及家屬講解古代名人家訓、優良家風故事。
近年來,富源縣不斷深化清廉家風建設,挖掘本地文化資源中蘊含的家風文化,打造起鋪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小銀山廉政文化公園等廉潔文化陣地,融入“清廉家庭”的家風故事,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開設家庭教育專題講座,組織講師團深入機關、學校、社區,開展家庭教育大巡講,引導黨員干部帶頭崇德治家、廉潔齊家、勤儉持家,以純正家風涵養清朗黨風政風,為清廉建設注入“家”力量。目前共開展家庭教育巡講68場次,覆蓋黨員干部及家屬2萬余名。
全縣各級各部門結合實際開展家風建設活動,縣地震局組織干部職工及家屬開展“畫廉潔漫畫 育廉潔思想”活動,以畫養廉、以畫頌廉;縣第二小學開展“講講身邊的好家風故事”主題演講比賽,讓廉潔意識在家庭、在校園蔚然成風;竹園鎮開展“樹優良家風 揚家庭美德”宣講活動,以“身邊人”優良家風故事教育感染身邊人。
與此同時,該縣紀委監委開辟清廉家風建設線上專欄,及時刊發轉載本地先進典型人物家風故事,拍攝《張鴻家風故事》《百年“謝家橋”》等短視頻,通過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平臺進行播放,營造人人參與、共建清廉家風良好氛圍。
“黨員干部的家風是反映社會風氣的重要窗口,也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晴雨表’。”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家風建設,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加強黨員干部“八小時外”管理監督,筑牢拒腐防變家庭“防火墻”。(李榮祥 || 責任編輯 張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