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調查核查,反映趙某挪用村集體資金、違規報賬的問題不屬實,現予以澄清……”此前,瀾滄縣紀委監委聯合酒井鄉紀委,為受到不實舉報的村干部公開澄清正名。
“工作再苦再累我也不怕,但就是不愿背上這樣的‘污名’。感謝組織為我澄清,讓我重新挺直了腰桿。”澄清會后,趙某心里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對于身處基層一線的干部,在干事創業中遭到不理解、不認同,甚至被惡意舉報的情況并不少見。錯告誣告就像沉重“枷鎖”,在挫傷干部工作熱情的同時,也會對基層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造成不良影響。
干部敢闖敢拼,事業才能常進常新。當前,普洱市正搶抓中老鐵路沿線開發歷史機遇和景邁山成功申遺重大機遇,站在機遇與挑戰并存、風險與發展同在的關口,迫切需要一批沖鋒陷陣、能征善戰的“闖將”“干將”。在此背景下,不斷健全澄清保護機制,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新活力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普洱市以深入開展干部擔當作為“激勵行動”為契機,推動澄清正名工作規范化、常態化。市紀委監委制定澄清正名激勵擔當作為專項行動作戰圖,統籌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對檢舉控告進行大起底、回頭看。一方面,按照實事求是、應澄盡澄的原則,紀檢監察室、案件審理室、信訪室等部門共同梳理2021年以來的失實檢舉控告,嚴把事實關、證據關,通過“一案一策”審慎穩妥開展澄清。另一方面,市級通過定期召開調度會、下發工作提示等,及時通報各縣(區)工作進度,梳理好的經驗做法,形成典型案例匯編,不斷提升全市澄清正名工作質效。
不實舉報要澄清,惡意誣告歪風更要剎住。為了從源頭上減少錯告、誤告、誣告行為發生,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打擊與預防并重。
市紀委監委強化與政法、公安、信訪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加強對信訪舉報問題線索的梳理分析、研判甄別,對誣告陷害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采取“線上+線下”多渠道通報誣告陷害典型案例,持續釋放向誣告者亮劍、為干事者撐腰的強烈信號。
開展澄清正名和打擊誣告陷害行為只是第一步,鼓勵干部重整行裝、積極履職擔當才是關鍵。為此,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結合實際打造暖心回訪套餐,通過電話溝通、實地走訪等方式,了解澄清對象存在的困難、顧慮,及時開展跟蹤回訪激勵工作,幫助澄清對象消除“心病”,重燃干事創業熱情。
2023年以來,全市共開展澄清正名58件,為57名黨員干部和9個單位澄清正名;回訪澄清正名對象30人;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誣告陷害線索3條。(龔靜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