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深推進清廉云南建設普洱實踐 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十一屆省紀委四次全會以來,普洱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以清廉云南建設為引領,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主線,強化正風肅紀反腐,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云南篇章的普洱實踐提供堅強保障。
強化政治監督——全力護航中心保障大局
耕地保護事關國家安全。普洱市紀委監委把加強耕地保護監督作為重要政治任務,跟進監督耕地占補平衡專項整治工作開展情況和專項審計移交問題整改,立案5人,責令作出書面檢查4人。
這是實施政治監督“護航行動”的縮影。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開列年度政治監督重點工作清單,推行專班化運作、項目化推進、清單化管理,以強有力的政治監督保障黨中央決策部署和我省“3815”戰略順利實施。
從糧食安全到耕地保護、從民族團結到生態文明、從教育醫療到鄉村振興,普洱市紀檢監察機關一路高舉政治監督利劍,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瀾滄縣景邁山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地、孟連縣成為國內最大的牛油果種植產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24.32萬畝、糧食產量實現20年連增……
“巡察政治監督的一種形式,是對被巡察黨組織的政治體檢,今年市委對宣傳文化系統等10家部門開展板塊聯動常規巡察和“回頭看”,發現問題434個,移送問題線索25件,著力糾正政治偏差,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為。”市委巡察辦負責人說。
針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市第三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思茅河,思茅河水質長期為Ⅳ類甚至Ⅴ類”的問題,普洱市紀委監委以事立案,推動污水處理廠建設提速提效;嚴肅查處在太陽河自然保護區違法建設和種植經濟作物行為背后的失職失責問題,守好綠水青山。
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是政治監督,也是黨內監督的重中之重,普洱市牢牢抓住管黨治黨責任這個“牛鼻子”,制定全面從嚴治黨“四責清單”、政治生態分析研判、“一把手”述責述廉、責任制考核約談等制度機制,對“關鍵少數”落實決策、履行責任、履職用權等情況加強日常監督檢查,推動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
年初,市委主要領導帶頭對考核為“基本合格”的單位進行約談。約談由上級紀委書記主持、組織部部長通報考核情況,黨委(黨組)書記點人、點事、點具體問題。通過約談,一針見血地對下級“一把手”進行教育提醒、提出整改要求、壓實整改責任,實現了政治責任的精準對焦和有效傳導。
結合監督檢查、信訪舉報分析、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情況,向分管市領導發出《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通報函》18份,督促“關鍵少數”知責明責、履責盡責。
以案促改促治——守好政治生態綠水青山
今年來,普洱市紀檢監察機關持續深化正風肅紀反腐“雷霆行動”,立案693人、處分583人,體現了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
對問題反映集中的重點領域,注重深化源頭治理,嚴肅查處了一批靠紙吃紙、靠林吃林的國企“蛀蟲”,實現“重要污染源”的精準打擊、定點清除。高質量辦理了上級指定的工信部系列案件,追繳涉案財物1.6億元。
“懲”不是目的,“防”才是關鍵。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防治并舉,更加注重堵塞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推動相關部門和行業堵塞漏洞、補齊短板。
“違紀者”變“糾錯人”是普洱市做好查辦案件“通篇文章”的一項創新舉措,旨在引導被審查調查對象撰寫懺悔書、建議書,以“我懺悔、我建議”的理念,從“過來人”的視角分析所在領域、行業管理中存在的短板漏洞,推動查處一案治理一域。“墨江縣人民政府原縣長王冕一關于墨江政治生態的反思懺悔材料——‘墨江三問’為墨江政治生態分析研判提供了重要參考。”該案負責人介紹。
“深化拓展墨江縣域腐敗案件成效,探索縣域腐敗治理的普洱路徑,推動從個案清除、重點懲治向系統整治、全域治理轉變,發出紀檢監察建議47份,督促建章立制177項,撰寫政治生態分析報告8份。”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介紹。
懲貪治腐既要有紀法約束的“剛性”,又要有思想教育的“柔性”。今年以來,普洱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針對不同層級、不同領域的教育對象,開展分眾化、差異化紀律教育,綜合考慮警示教育的對象范圍、形式內容、方法策略,深刻剖析“同齡人”“同級人”“身邊人”案例,分層分類梳理10部警示教育片,開展以案說德、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責,深挖共鳴點、提升穿透力,引導黨員干部在“身臨其境”中汲取教訓、受到警醒。
普洱市以新時代廉潔文化“強基行動”為抓手,創建“清廉普洱”宣講品牌,開展“訂單式”“上門式”廉潔教育29場次。整合黨員教育培訓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各類文化陣地,統籌建立普洱市廉潔文化陣地14個、清廉文化地標8個。制作、拍攝《妄想“兩頭占” 最終“兩頭空”》《承碧血丹心 蔚清廉之風》等專題片和微視頻,廉潔教育的影響力、覆蓋面不斷增強。
堅持嚴管厚愛并重——激勵黨員干部擔當作為
“想干事者有平臺,能干事者有舞臺,對不作為者不護短、對誣告行為不容忍,干事創業氛圍明顯好轉。”思茅區一鄉鎮黨委書記對前來走訪的紀檢監察干部說。
今年來,普洱市扎實開展干部擔當作為“激勵行動”,引導黨員干部奮發有為、積極作為,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執紀執法既要有力度,更要有溫度。對受處分干部關愛回訪、常態化開展澄清正名,嚴查誣告陷害……全市紀檢監察機關一系列務實舉措,推動愿擔當、敢擔當、善擔當蔚然成風。
“嚴管不是管死,寬容不是縱容。我們牢牢把握嚴管和厚愛的辯證統一關系,堅持從嚴懲治和教育挽救相結合,既嚴格執紀執法,讓違紀違法者受到應有處理,又不‘一棍子打死’。”市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說。今年以來,在市委統一部署下,市紀委監委 、市委組織部協同聯動對全市833名受處分干部開展組織關愛教育回訪工作。激勵“跌倒干部”重振信心、重拾干勁,為39名受處分干部建立正面清單推動“掉隊者”再出發。
在實事求是、依法依規查清事實的基礎上,對確屬失實的檢舉控告,采取書面澄清、會議澄清、公開集中澄清等方式進行澄清,堅決為清白者撐腰,對那些編造事實、蓄意誣告陷害的人和事,加強與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等部門協作配合,堅決予以打擊。近年來,為17名黨員干部和3家單位澄清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