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老泰多式聯運“一單制”貨運列車——“瀾湄·云南號”國際貨運列車從昆明騰俊國際陸港出發,實現門對門發貨,門對門提貨。
“過去,向泰國發貨至少需要與5家不同的物流供應商聯系。自從采用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后,原本需要5至10天的運輸時間,已經縮短至3天,大大節約了運輸和管理成本。”云南騰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對老泰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贊不絕口。
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傳統分段運輸方式之間經常出現脫節,導致時間延誤和額外費用,以及中間的換箱、掏箱等問題。而“一單制”國際多式聯運體系具有“一次托運、一份單證、一次結算、一箱到底”的特點,中途不換箱、全程不開箱,減少了手續辦理、貨物換裝等環節,以整列方式開行可將物流成本降低30%、運輸效率提高40%。
具體工作中,駐省交通運輸廳紀檢監察組積極履行“監督的再監督”作用,有效貫通運用“四項監督”聯動機制,推動省交通運輸廳及其職能部門發展多式聯運,積極推廣“一單制”“一箱制”,一體護航云南省高原特色農產品的出口和南亞東南亞水果進口國際“快車道”建設。
“我們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務落實,認真履行協助職責和監督專責,統籌協調監督力量,整合監督資源,織密監督網絡,不斷推動國際多式聯運體系改革。”駐省交通運輸廳紀檢監察組相關負責人介紹,紀檢監察組持續落實會商溝通制度、通報情況制度,聯動省交通運輸廳綜合運輸處等部門,開展“嵌入式”監督,切實把監督工作成效體現在解決突出問題、回應群眾關切上。持續打造相互銜接、融合協調、規范高效的監督矩陣,壓緊壓實各職能部門主體責任,推動省交通運輸廳持續完善貨運樞紐布局,發展多式聯運,紓解跨境物流堵點,推動交通物流提質增效升級。
針對“一單制”“一箱制”在實際操作中面臨的信息互通、規則聯通和運輸暢通等方面存在的困難,駐省交通運輸廳紀檢監察組督促省交通運輸廳及相關職能部門從商業模式創新的角度出發,大膽探索與嘗試,重構多種利益群體的交易結構。同時,大力培育多式聯運經營人,鼓勵云南交投集團等骨干企業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型。11月2日,由云南交投集團自主建造并投運的第一艘500噸級散貨船“云南交投號”滿載老撾鐵礦石抵達關累港口,翻開了以瀾滄江—湄公河跨境水公鐵多式聯運為載體的全供應鏈體系建設新篇章。
在精準有力的監督推動下,省交通運輸廳出臺《云南省中老鐵路國際貨運物流補助實施方案(試行)》等措施,提升了中老鐵路集貨能力。依托中老鐵路開通“滬滇·瀾湄線”“云貴·瀾湄線”“湘滇·瀾湄線”“中歐+瀾湄快線”“京滇·瀾湄線”等國際貨運班列,“瀾湄線”國際貨運品牌持續“上新”,已形成對內聯通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圈,對外輻射至老撾、泰國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運輸網,成為我國聯通中南半島的鐵路大動脈,為區域繁榮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動能。(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