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都在村小組長的對公賬戶上,收入支出在這個展板上,我們也識字,看得懂,還有什么不放心的?”近日,在永勝縣永北鎮西南街居委會的公示欄前,當縣紀委監委監督檢查組的工作人員問及對集體的錢是否放心時,正駐足在公示欄前瀏覽居委會二季度支出明細的村民李永生如是說。
今年以來,永勝縣紀委監委在專項監督檢查、日常督查中發現,多個村委會、村民小組部分集體資金脫管、漏管,有的村民小組集體資金存于村干部個人賬戶,群眾有意見。
為了讓群眾放心,永勝縣紀委監委梳理匯總突出問題,將其作為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的重點,迅速成立村集體資金監督檢查工作專班,聯合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組四級聯動,通過自檢自查與專項監督相結合的方式,重點排查賬外隱性資金、公款私存、賬外賬存放情況,徹底摸清問題底數。
排查發現,部分村集體資金未納入村集體公用賬戶監管。找到一種既收支安全又能讓群眾放心的村集體資金管理方式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經縣紀委監委與縣農業農村局、縣財政局等部門分析研判,當前正在運用推廣的“銀農直聯”作為農村“三資”管理信息平臺的核心之一,能夠滿足審核審批實時在線、各個環節留痕記錄、數據隨時可查、資金支付網絡轉賬的多重需要。經核實了解,該項目2023年初已上線并通過驗收,但對公賬戶開設進度緩慢,這正是導致村小組長的錢無法放進對公賬戶的主要原因。
“都要求過村小組長,要把錢放到村級會計委托中心,但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在永北鎮大廠村,村委會書記、主任劉繼鋒提起村集體資金這個事百感交集,他告訴監督檢查組的工作人員,這件事情最大的阻力竟然是來自村民。
原來,村民聽說小組長要把村集體的錢轉到鎮里的村級會計委托中心,都很擔心錢被挪用,便極力反對。對村里的群眾來說,只有把錢交到每天和他們同住在村里的小組長手里才最放心。經監督檢查組、各鄉(鎮)紀委調研摸排,把集體的錢交至鎮政府村民不放心,而村小組長又沒有開設對公賬戶,事情的堵點落在對公賬戶的開設上。
直面問題,破解難題,方能打好主動仗。縣紀委監委多次召集縣農業農村局、建設銀行、農商行等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協調疏通堵點,壓緊壓實責任,合力推進對公賬戶開設,同時督促村組向群眾做好政策解釋,推動督促村組做實集體資金收支的公示公開。駐縣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各鄉(鎮)紀委充分發揮“探頭”作用,實時掌握進度,加強溝通協調,地毯式推進各村組對公賬戶開設進度。
“之前提交一筆支出,要跑到鎮里審批,所有流程下來要四五天,現在當天提交當天就能支付,太便捷了,節約了我們不少時間。”永北鎮西南街居委會會計梁鵬告訴工作人員,開始他也有顧慮,擔心系統操作難,在縣農經站和銀行工作人員的耐心指導下,現在他已經能夠熟練操作平臺進行支付。在有資金支出需求時,通過“銀農直聯”平臺提交申請,經線上五級審批后,由銀行直接將錢撥付到第三方賬戶,這樣的支付方式大大縮短了審批流程,不用經手現金,還能夠步步留痕。
據統計,全縣規范設立村組賬戶794個,將4518萬元納入“銀農直聯”平臺監管,今年共通過“銀農直聯”平臺成功支付710筆1129.39萬元款項。(劉玉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