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思想,嚴紀律,大小毛病不姑息;轉作風,揚正氣,始終與民在一起……”近日,阿細跳月作品《彌勒紀委駐扎多》在彌勒市舉辦的廉潔文藝晚會展演后,贏得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紅河州彌勒市被譽為“中國民間(彝族阿細跳月)文化藝術之鄉”,傳承千年的民族民間舞蹈阿細跳月、彝族口傳創世史詩《阿細先基》先后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此外,彌勒還有6項省級、23項州級和12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彌勒市紀委監委立足本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充分發掘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含的廉潔內涵,在非遺傳承“創新”和“守藝”中,融入“清廉”元素,讓廉潔文化和非遺文化互相滲透、交相輝映,以“非遺傳清廉”為主題,通過創作廉潔文化微視頻、編排文藝節目、舉辦廉潔文化活動等方式,在各類非遺載體上刻下“廉”的標簽,持續彰顯文化“廉”基因的時代價值。
“哪里有阿細跳月,哪里就是歡樂的海洋。這說明了人民群眾對阿細跳月舞蹈的喜愛。”彌勒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市紀委監委積極探索“非遺+清廉”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新路徑,以舉辦“中國·彌勒阿細跳月民族節”“彝族火把節”“紅萬祭火節”“愛佐與愛莎藝術節”等傳統民俗節日為契機,聯合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門,將非遺與清廉有機融合,精心組織創作阿細說唱《彌勒紀委駐扎多》《闊子款的阿嗶嗶》、小品《換屆選舉樹新風》、剪紙《冰清玉潔》、彝繡《清廉自守》等一批清廉主題的非遺廉潔文藝作品,在推動非遺文化活態傳承的同時,讓廉潔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何用“非遺”載體講活“廉”道理,促進“非遺”傳承“廉”動?該市紀委監委堅持因地制宜、守正創新,充分利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西三鎮民族文化主題街區、可邑彝族博物館、螞蟻哨非遺傳習館等,打造“非遺+清廉”教育課堂,讓市民和游客在體驗阿細跳月、學唱《阿細先基》、學習紅糖制作技藝等活動中,促進廉潔文化可觀、可感、可觸。
不僅如此,彌勒市紀委監委還聘請非遺傳承人擔任廉潔文化宣傳員,拍攝《向四風問題說“不”》沙畫視頻,舉辦網上廉潔文化作品展,讓非遺“老手藝”與清廉“新表達”擦出“火花”,切實提升非遺廉潔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和滲透力。通過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暨“阿細跳月課間操”試點工作,舉辦“心語護航成長·廉潔守護歲月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活動,在非遺傳承、展演中潛移默化地在學生心里種下崇德尚廉的種子。
“只有不斷傳承與創新,廉潔文化才能歷久彌新。”彌勒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馳而不息地做好“非遺+清廉”融合文章,讓非遺技藝與廉潔文化在相互滲透、交相輝映中煥發生機活力,讓清風正氣浸潤千家萬戶。(陸蕊蕊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