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

我國持續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縮小數字鴻溝,讓更多人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圖為3月18日,江蘇省南通市海安高新區志愿者在隆政街道林橋村農家書屋手把手指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應用。

浙江省金華市不斷加快“5G+工業互聯網”融合步伐,為企業提供有效管理,助力實現智能化生產。圖為3月4日,金華市一家太陽能電池片廠內,AGV(自動導引運輸)小車承擔起物流搬運工作,在各生產單元之間穿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3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較2022年12月新增網民248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
在我國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的新征程上,“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的奮斗目標正逐步成為現實生活的美好圖景。過去一年,中國互聯網發展呈現出哪些新特點、新亮點?超10億網民如何共享數字生活?相關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網民規模穩步增長,城鄉數字鴻溝加速彌合
觀察中國互聯網發展情況,《報告》是一扇重要的窗口。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互聯網發展研究部行業研究組組長郝麗陽告訴記者,《報告》在每年的年初和年中定期發布,主要聚焦互聯網基礎建設、網民規模、互聯網應用、工業互聯網、互聯網安全等方面,匯聚數十項核心指標,通過互聯網統計數據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我國互聯網發展的狀況。
《報告》中,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情況備受關注。“我國網民規模平穩增長,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10億多用戶接入互聯網,使中國成為全球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互聯網發展研究部主任王常青說。
技術發展始終要為人服務,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秷蟾妗诽岬?,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3.26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788萬人,城鄉數字鴻溝加速彌合。
“我國持續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縮小數字鴻溝,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更多人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劉郁林說。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城鄉上網差距進一步縮小?!秷蟾妗分赋?,我國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縱深推進,各類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推動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穩步增長。截至2023年12月,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差異為16.8%,較2022年12月縮小4.4個百分點。
提升數字素養,一個也不能少。從不同群體情況來看,2577家老年人、殘疾人常用網站和APP完成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超過1.4億臺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完成適老化升級改造,群體間數字鴻溝持續彌合。
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公共服務更加便捷包容?!秷蟾妗诽岬?,2023年,我國網約車、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增長明顯,較2022年12月分別增長9057萬人、5139萬人,增長率分別為20.7%、14.2%,智慧出行、智慧醫療等持續發展讓網民數字生活更幸福。
讓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是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各地加快推進電子政務,鼓勵各級政府部門打破信息壁壘、提升服務效率。“我國在線政務服務加速覆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9.73億人,同比增長超4700萬人。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基本建成,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更加完善,體系框架更加成熟完備。”劉郁林說。
新型消費潛力迸發,數字經濟持續發展,助推經濟回升向好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催生出的一系列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和新服務,已成為我國消費增長的新空間和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2023年,我國互聯網應用持續發展,新型消費潛力迸發,數字經濟持續發展,助推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秷蟾妗凤@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9.15億人,占網民整體的83.8%。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增勢明顯,較2022年12月增長6967萬人,增速為8.2%。
“網絡購物、電商直播等線上消費類應用依然延續了增長勢頭,用戶規模均較2022年增長超6000萬人。全年網上零售額達15.4萬億元,同比增長11%,連續11年穩居全球第一。一系列數據充分表明,2023年我國數字消費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曉說。
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業態,網購消費持續發揮穩增長、促消費作用,綠色消費、國貨“潮品”等新型消費增長點不斷形成。據統計,在網上購買過國貨商品的用戶,占網絡購物總體用戶的比例達58.3%;在網上購買過綠色產品的用戶,占網絡購物總體用戶的比例達29.7%;購買過智能家電、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產品的用戶,占網絡購物總體用戶的比例達21.8%。
與此同時,農產品直播等農村電商蓬勃發展,推動鄉村新業態進一步繁榮。全年農村和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分別達2.49萬億元和0.59萬億元,增速均高于網上零售額總體水平。
在新型消費的有力拉動下,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以快速復蘇的旅游市場為例,出行人數的顯著增加激發了對在線旅行預訂和網約車服務的潛在消費需求?!秷蟾妗诽岬剑猿两铰糜?、文化旅游等為特點的文娛旅游正成為各地積極培育的消費增長點。截至2023年12月,在線旅行預訂的用戶規模達5.0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8629萬人,增長率為20.4%。
對于在線旅行預訂而言,智慧酒店、“5G+智慧旅游”等智能化服務提升了游客的出游效率及出游體驗。2023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包括“故宮博物院”小程序智慧開放等共30個首批“5G+智慧旅游”應用試點項目。
“持續推進文化和旅游信息化、數字化建設,不斷豐富‘5G+智慧文旅’應用場景,進一步釋放了旅游消費潛力,助力在線旅行預訂市場高質量發展。”原國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師張新紅說。
在互聯網應用場景方面,《報告》公布了我國網絡視頻用戶的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10.67億人,占網民整體的97.7%。
網絡視頻行業是2023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的一大亮點?!秷蟾妗凤@示,新入網的2480萬網民中,37.8%的人第一次上網時使用的是網絡視頻應用,較排名第二的即時通信高出21.7個百分點。
“作為對新網民最具吸引力的互聯網應用,我國網絡視頻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內容供給不斷豐富,推動行業發展邁上新臺階。”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副秘書長周結說。
互聯網不斷釋放創新屬性,為經濟社會發展持續賦能
作為2023年最重要的數字技術突破之一,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正在深度融合。目前,我國算力總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二。《報告》顯示,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超4400家。
“人工智能發展日新月異,生成式人工智能是2023年互聯網行業最主要的發展熱點,吸引了即時通信、搜索引擎、在線教育、無人駕駛等多個領域的企業積極投入技術力量進行研發。文心一言、通義千問、訊飛星火等國產大模型產品不斷涌現,在智能芯片、開發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多個領域實現創新。”張曉表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完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體系,資源應用日益豐富。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齊頭并進,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在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有力促進下,實體經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不斷加快,互聯網為經濟社會發展持續賦能。”劉郁林告訴記者。
信息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以5G、光纖寬帶、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數字新基建取得快速發展,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
網絡基礎資源不斷優化。截至2023年12月,IPv6地址數量為68042塊/32,國家頂級域名“.CN”數量為2013萬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11.36億個。
物聯網發展提質增速。截至2023年12月,累計建成5G基站337.7萬個,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發展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23.32億戶,較2022年12月凈增4.88億戶,占移動網終端連接數的比例達57.5%。
移動通信網絡實現高質量發展。由5G和千兆光網組成的“雙千兆”網絡,全面帶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等各個領域創新發展,為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
今年是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從1994年一條網速僅有64千比特每秒的網線出發,到如今已經擁有10億多網民,中國互聯網實現了飛速發展。我國不僅建成了世界先進的、全球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也成為舉世矚目的互聯網大國和應用強國。
“互聯網不斷釋放創新屬性,推動新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的大融通,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為行業創新創造、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開創新局面。”王常青說,未來,隨著互聯網和數字經濟潛力進一步發揮,會有越來越多人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