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薛鵬

近年來,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結合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棗莊段)建設,不斷加大生態建設力度,著力打造大運河綠色生態長廊,描繪了一幅“運河風情畫”。圖為位于棗莊市臺兒莊區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棗莊段)兩岸景色。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圖為近日,觀眾在江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參觀。新華社發(孟德龍 攝)
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10周年。
2014年6月,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全長近3200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是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10年來,大運河沿線生態持續改善,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不斷發展,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家底不斷夯實,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首次大運河全流域考古成果展超20萬人次參觀,展示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新變化新成就
端午假期,作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志性項目,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再次受到觀眾熱捧,參觀名額早在節前多日就被約滿。絡繹不絕的觀眾中,不少人專程來參觀該館新展“運載千秋——新時代大運河重要考古成果展”。
5月14日,“運載千秋——新時代大運河重要考古成果展”開展,來自大運河沿線8?。ㄊ校┑?40余件(套)展品集中亮相,其中大部分為首次展出。記者從館方了解到,截至5月底,已超20萬人次觀展。
“展覽分尋跡、探勝、見證、融匯4個主題板塊,從大運河水工及附屬設施考古、大運河城市考古、大運河工商及海絲文化考古、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4個視角,以新時代新發現遺址和新出土文物為線索,展現新時代大運河考古成果與大運河文化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的新變化、新成就。”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典藏征集部主任劉勤告訴記者。
“尋跡”部分主要介紹大運河水工、附屬設施考古新發現,有浙江紹興亭山遺址、安徽靈璧鳳山大道隋唐大運河遺址、河南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江蘇淮安板閘遺址等;“探勝”部分聚焦大運河城市考古,重點介紹隋唐洛陽城遺址、南宋臨安城遺址以及揚州城遺址考古等;“見證”部分講述大運河工商與海絲考古,“窯火傳薪”單元通過近年來運河沿線考古發現的眾多古窯址,反映大運河水系是陶瓷流通的最主要運輸通道,“揚帆四海”單元重點展示連接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港口城市考古成果;“融匯”部分展示新時代大運河考古進入了嶄新的階段,承擔了新的歷史使命,運河考古助力運河的保護傳承和利用,考古成果進一步促進考古遺址公園、運河專題博物館的建設,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發展。
據了解,展覽立足于扎實的考古成果,展出豐富的精美文物:隋回洛倉銘文磚、唐越窯秘色瓷八棱凈瓶、唐邢窯“盈”字款白釉圈足花口盤、北宋烈山窯黃釉印花磚等文物見證大運河的運輸功能;宋絞胎球、清“荊記肉鋪”款白釉黑彩碗、清海馬踏浪紋石雕構件等文物描摹大運河沿線的生活與文化;唐乾符六年經幢基座、宋青白釉“國清”款刻花碗等文物則記錄大運河溝通世界的對外交流。
近年來,大運河保護成果豐碩。北京堅持保護第一,統籌做好大運河北京段沿線建筑遺跡和文物的保護修繕,實施文物保護工程。江蘇、河南等地充分發掘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一大批珍貴的重要遺存重見天日……據不完全統計,大運河沿線8?。ㄊ校┕查_展超過200項運河考古工作,60余項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其中7處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處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傳統文化得到激活、文旅融合發展……大運河帶動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
遠處的燃燈塔安靜矗立,兩岸綠樹成蔭芳草如茵,鳥類魚類不時“閃現”,流淌的運河水倒映著藍天,游人漫步在連片的綠色之中,盡情享受運動休閑的樂趣……在大運河北端的北京市通州區,曾經被叫做“污水河”的北運河已經一去不復返,經過近年來的持續整治,這里實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
據了解,10年間北京市流域污水處理率從70%提高到97%,北運河干流出境水質由劣五類逐步提升并穩定在四類,個別月份可達三類,水生態健康指標持續向好。今年2月,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正式被確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景區以大運河為軸線,覆蓋河道兩岸的生態綠化帶,囊括7.23平方公里,包含2.56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
綠色是大運河的亮麗底色,保護傳承利用帶來的生動改變,在大運河沿岸接續上演。在浙江杭州,曾經全市最大的渣土和泥漿處理碼頭,經過一系列改造升級,蝶變為綠地面積約3.5萬平方米的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謝村段公園。在江蘇揚州,運河三灣段曾聚集著農藥廠、皮革廠、水泥廠等80多家企業,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經過3年整治,三灣段已經成為風景秀麗的濕地公園。
大運河是一條生態走廊,更是一條文化走廊,沿線誕生了燦若星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的景泰藍、玉雕,天津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河北的吳橋雜技、蔚縣剪紙……近年來,大量非遺得到傳承和保護,并被注入新的活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大運河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規劃》等文件也強調大運河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重要性。隨著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深入,運河沿岸城市推動文旅融合的腳步也在加快。
河南省洛陽市是大運河沿線的重要城市,有含嘉倉遺址、回洛倉遺址等大運河遺產點,今年“五一”假期該市共接待游客683.8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9.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41%和13.71%。河北省滄州市持續推進吳橋雜技大世界等運河沿線15個重點旅游景區的完善提升,積極打造大運河鄉村旅游示范帶。山東省濟寧市推進文體旅融合發展,打造“體育+運河文化”文體旅項目,計劃建設455公里的大運河國家步道,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
監督護航大運河保護傳承發展,挖掘優秀傳統廉潔文化浸潤人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大運河沿線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自身職能職責,聚焦水環境治理、文物保護利用等相關內容,緊盯重點任務推進中的責任、腐敗和作風問題,充分挖掘優秀傳統廉潔文化豐富內容,積極宣傳大運河文化中的廉潔理念、廉潔典型,助力大運河保護傳承發展。
山東省濟寧市地處京杭大運河中段,因水而生,因河而興,沿線保存有一大批和大運河緊密相關的文物古跡。此前,濟寧市紀委監委派駐第四紀檢監察組聯合市文旅局、市財政局對文保項目資金執行率開展“小切口”監督,到河道總督署遺址公園等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實地調研督導,了解項目建設、資金撥付等工作進度,現場指出存在的問題,要求責任單位及時整改。該紀檢監察組還督促市文旅局履行主體責任,實施在建文物保護工程“月調度、月通報”和“紅黃藍”掛牌管理制度。今年5月,該紀檢監察組對文保資金執行率問題開展“回頭看”,資金執行率明顯改善。
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滸墅關鎮位于蘇州古城西北,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如今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了一大批先進制造業企業。滸墅關經開區紀工委緊盯水環境治理這一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對大運河及周邊河道開展月度監督檢查,緊盯污水管網治理、河道綠化整治等關鍵環節跟進監督,打通監督“最后一公里”。目前,滸墅關已建成幸福河湖15條,全面消除劣五類水河流。
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運河廉潔文化源遠流長。
江蘇省揚州市紀委監委廣泛挖掘整理運河文化遺存中蘊含的廉潔元素,分類分批建成核心要素統一、風格不盡相同的廉潔教育展館。利用平山堂悠久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內涵,深挖歐陽修、蘇軾兩位北宋文豪在揚州為官時的清廉事跡,打造平山堂廉政教育基地;在南河下歷史文化街區建成多處家風展示區,直觀展示從歷代先賢到尋常百姓的家訓家風故事;在阮元家廟內建成揚州家風展示館,新建完善包括周恩來少年讀書處、邱一涵事跡陳列室在內的兩批43家揚州市廉潔文化基地,串珠成鏈,連點成片,推出了8條廉潔文化研學線路。
“這些展館、線路向社會開放后,參觀者紛至沓來,廉政教育基地內涵得到進一步豐富,崇德尚廉的價值觀念不斷深入人心,社會廉潔氛圍日趨濃厚。”揚州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市紀委監委將持續立足優勢、傳承賡續,多形式、多途徑推動運河廉潔文化建設走深走實,以清廉文化涵養新風正氣。
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大運河遺產點位之一。近年來,梁溪區紀委監委立足職能定位,推動相關部門以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性修復為重要抓手,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重要平臺,在城市建設中不斷強化梁溪本土文化符號,努力推動城市建設與文化傳承相融合。
梁溪區紀委監委聯合相關單位打造江南古運河廉潔文化專線,將依傍古運河的“培南小學中共無錫工委機關舊址”“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祝大椿故居”等10余個廉潔文化陣地串聯成線,并分別推出4條特色路線,通過挖掘歷史人文資源中的廉潔文化元素,將古運河沿線文化保護傳承與廉潔文化建設宣傳推廣相結合,積極傳遞出清正廉潔、名節風范、和合美滿的價值追求,營造“樹清風、揚清名、倡清和”的良好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