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黎奧運會開幕
共赴巴黎之約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左翰嫡 侯顆

當地時間7月26日,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法國巴黎舉行。圖為中國體育代表團運動員在揮舞國旗。 新華社記者 曹燦 攝
奧運五環點綴的埃菲爾鐵塔佇立在夜色中,一首《愛的頌歌》回蕩在巴黎上空,再次喚醒人們關于奧運的記憶……北京時間7月27日凌晨1時30分,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法國巴黎舉行。這是法國巴黎繼1900年、1924年后,時隔100年再次主辦夏季奧運會。
首個比賽日,中國隊在傳統優勢項目,射擊混合團體10米氣步槍和跳水女子雙人三米板上斬獲兩枚金牌。本屆奧運會,中國派出由716人組成的體育代表團,獲得30個大項、42個分項、236個小項的參賽資格,是境外參加奧運會參賽小項數最多的一次。本屆奧運會有哪些亮點?中國體育代表團備戰情況如何?記者近日進行了采訪。
“中國紅”閃耀塞納河,老將新兵蓄勢待發,向世界展示中國體育精神
塞納河上,一只漂流的木筏,一架燃燒的鋼琴……歌曲《想象》在寂靜中響起,向世界發出團結與和平的呼喚;身披奧運五環旗的女騎士踏水而來,她穿過耶拿橋,到達特羅卡德羅廣場,邀請全世界一起捍衛卓越、尊重、友誼的奧林匹克價值觀……本屆奧運會開幕式上,河流、建筑、橋梁構成了天然舞臺,體育、歷史、藝術完美融合。這是奧運會歷史上首次不在體育場內舉辦的開幕慶典。
以城市做背景、河流為跑道、碼頭當坐席,205個代表團約6800名運動員搭乘85艘船只,從奧斯特里茨橋出發,向西航行約6公里,途經巴黎圣母院、盧浮宮、協和廣場等標志性建筑,至埃菲爾鐵塔對岸的特羅卡德羅廣場參加慶祝儀式。
盡管開幕式舉辦時間已是北京時間凌晨,當中國運動員身披中國紅,手舉國旗,乘坐游船出現在塞納河上時,熱烈的氛圍仍讓不少熬夜守在直播鏡頭前的網友直呼:“最耀眼的中國紅”。
擔任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的是男子乒乓球運動員馬龍和女子花樣游泳運動員馮雨。這是35歲的馬龍第四次奧運之旅,能夠擔任旗手給了他極大的信心和鼓舞。“這不僅是對于我個人的認可,更重要的是對中國乒乓球隊集體的認可和肯定。這么多年來,我們的前輩通過努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接力棒現在傳到我們這一代手里,希望能夠更好地延續下去,在這次巴黎奧運會上能夠講好國乒精神、講好中國體育精神。”馬龍說。
上屆東京奧運會時,馮雨還是隊里最小的隊員,如今她已成長為中國花樣游泳隊的隊長。她表示,自己擔任旗手讓花樣游泳隊的每個人都“非常驚喜、非常開心”,“非常希望能夠展現中國健兒自信、向上的體育精神!”
號角吹響,中國體育健兒摩拳擦掌、蓄勢待發。據了解,參加本屆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運動員平均年齡25歲,其中有42位奧運冠軍,223人為首次參加奧運會。既有經歷過傷痛、巔峰、困惑后依然選擇一切歸零、重新出發的奧運老將,也有朝氣蓬勃、志在千里,滿懷激情與夢想的“05后”甚至“10后”。
即將迎來自己的第二次奧運之旅,世界羽毛球錦標賽混雙冠軍黃雅瓊很期待:“練完最后一堂(在國內)訓練課后,我的心情非常愉悅。經歷上個周期,這一次自己的心態會好很多。希望我和搭檔鄭思維能夠把近六周的訓練水平發揮出來,我們就是奔著最高領獎臺去的。”
登高之路從來都不容易,賽場上熠熠發光的瞬間背后,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拼搏與堅守。兩屆奧運會冠軍石智勇在巴黎奧運周期飽受腰傷困擾。“石智勇這次備戰是非常艱苦的,他帶著傷病堅持訓練,是一種意志力的拼搏。”中國男子舉重隊主教練于杰坦言,除了克服傷病,他還要面對國外小將的沖擊,“肩上擔子很重”。
盡管受到傷病困擾,石智勇在今年世界杯后進步很快,目前狀態良好。“雖然對手很強,但我拿到金牌的目標從來沒有改變過,我將全力以赴,不留遺憾。”石智勇說。
序幕拉開,無論是擁有光榮傳統和歷史的隊伍,還是新興項目的年輕人們,都在全力以赴。花樣游泳隊教練員張曉歡表示,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動作干凈到位、充滿藝術表現力,讓裁判認可中國花游隊的美,讓全世界都看到我們。攀巖選手駱知鷺說:“這是我的第一屆奧運會,我想享受它,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全國一盤棋”備戰凸顯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科學化、精細化組織管理保障體現國家綜合實力
45秒487!出征巴黎奧運前,在今年6月舉行的中國場地自行車聯賽總決賽女子團體競速賽上,由郭裕芳、鮑珊菊、苑麗穎組成的中國隊創下新的世界紀錄。
對于場地自行車這樣的競速項目而言,精確計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進口計時系統的觸發傳感器每個十幾萬元,三個月需進行更換,采購成本高、周期長,且操作復雜,導致國家隊一度采用傳統手工計時的方式訓練。
“奧運會作為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為廣泛的體育盛會,不僅僅是高水平的運動競技場,更是展示國家形象和中華體育精神的舞臺。運動員賽場比拼的背后,是科學化、精細化的組織管理保障,體現著國家的綜合實力。”中國體育代表團秘書長張新說。
本次奧運備戰周期,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會同相關單位,先后對20多支國家隊的教練、領隊和項目中心領導進行訪談調研,形成了多項具體技術任務。為突破場地自行車訓練中的“計時難”,科研所聯合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利用納米材料研制了可以重復使用100萬次的觸發傳感器,成本降低到原來十分之一的同時,在計時精度等指標上實現與進口產品同等水平。
“受東京奧運會延期影響,巴黎奧運會周期啟動晚、時間短,加之國際體育競爭格局變化、奧運會設項和規則調整等諸多因素,可以說,要做好巴黎奧運會備戰工作,唯有立足自身,不務虛功,抓實工作。”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周進強告訴記者。
在國家體操隊,隊員們以“高難度、高質量、高穩定性”為目標,扎實推進奧運備戰。今年冬訓期間,男隊定期組織測試一系列與項目結合度更高的體能訓練,其中600米跑、30米沖刺跑項目針對自由體操、跳馬等項目特點設計,爬繩訓練重點強化握杠和握環的耐力,負重蹲腿訓練則旨在加強下法落地穩定性。
“體操發展日新月異,不能光靠經驗訓練運動員,而是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及時了解國際體操動態和最新的技術,用最先進的技術來指導訓練。”國家體操隊男隊教練員王國慶說,體操的訓練是一個非常精密、完善、科學的系統,由教練員、運動員、體能教練、康復師、專科醫生、隊醫、營養師和心理專家等共同組成一個高質量、高水平的團隊,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才能保證高質量訓練效果。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科學方法……以隊伍為單位的小系統之外,一個資源更豐富、覆蓋面更廣、力量更強的備戰系統也在全速運轉。
“長期以來,全國體育戰線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優良傳統。在巴黎奧運會備戰過程中,總局更加注重調動各省區市支持備戰、服務備戰、參與備戰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張新表示。
位于福建省的漳州體育訓練基地是中國第一個排球訓練基地,今年4月,中國女排在這里開啟了為期40天的封閉集訓,這是該基地第50次為中國女排提供集訓保障。而在千里之外的四川,成都市全國重點乒乓球運動學校將燈光系統按照奧運會標準進行了升級,幫助中國乒乓球隊更好沖刺備戰。
與此同時,監督力量的參與,為備戰有序推進提供了紀律保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體育總局紀檢監察組把加強奧運備戰監督作為推動總局黨組深化中央巡視整改的重要抓手,成立專項監督組、制定監督方案,深入一線開展監督調研,系統了解選用公廉、資金使用、反興奮劑等情況,并圍繞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面向重點備戰單位、有關體育協會開展專題授課,推動黨員干部在備戰中始終繃緊紀律規矩弦。
“為強化賽時監督保障,經批準,我組與總局機關紀委首次共同成立奧運會賽時監督組,圍繞反興奮劑、賽風賽紀、防范化解風險等重點工作,深入有關賽事和點位開展現場監督,緊盯相關人員履職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寓支持于監督之中,為決戰決勝巴黎奧運保駕護航。”駐國家體育總局紀檢監察組組長習驊介紹。
體育鋪路架橋,文明交流互鑒,以團結姿態應對全球性挑戰
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里最年輕的運動員,剛剛小學畢業的鄭好好在今年6月壓哨贏得了巴黎奧運會女子滑板碗池比賽的入場券。此次前往巴黎,除了希望能在項目中躋身前16名為國家爭取榮譽外,她還有一個愿望——在奧運會上交到更多的朋友。
“我就是喜歡交朋友。”鄭好好說,“一開始學滑板就是抱著交朋友和玩一玩的心態。”
交朋友,也是中國體育代表團的目標之一。在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動員大會上,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表示,要加強交流,合作共贏,充分發揮體育在國際傳播中親和力強的特點,推動我國同包括法國在內的各國家和地區人民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讓世界更好認識新時代的中國。
“體育的價值和奧林匹克精神不僅是追求卓越,激發運動員的最大潛力,還包括團結和友誼,這在中法兩國運動員之間體現得尤為明顯。”法國駐華大使白玉堂說,法國派遣了最優秀的舉重運動員來到中國,學習中國在這個項目中的先進經驗;在擊劍、柔道等項目上,也有法國教練為中國運動員提供指導。這種友誼深深植根于體育的價值觀中,將中法兩國和兩國人民緊密聯系在一起。
奧運會是團結和友誼的象征,是文明互鑒的結晶。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巴黎奧運會的舉辦讓兩國文化和體育交流上升到新高度。在巴黎戴高樂機場,除了“行李提取”“出口”等常規中文標識,“巴黎之盼唯君來”“巴黎之憶為君載”等充滿詩意的標語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我們希望中國朋友來法國觀看這一盛大的體育慶典,同時能夠欣賞到法國的風景和文化遺產。”白玉堂說。
與此同時,奧運期間舉行的一系列文化活動,搭建起文明交流的平臺。7月23日,“龍馬風度 體育精神——中華體育文化展”在法國巴黎巴士底設計中心開幕,這是中國奧委會首次在境外奧運會舉辦配套的體育文化展覽活動,展出中國體育博物館館藏精品139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0件/套,二級文物30余件/套。“希望通過這些珍藏展品,激發更多青少年對體育的熱愛和追求。”中國體育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
“奧運會是世界和平的燈塔,讓不同國家和地區超越語言、文化和政治隔閡,縮小分歧、增加團結。”在中國生活了10年的法國退役跆拳道運動員帕斯卡·讓蒂說,“奧運會是全球語言,我們應該抓住機會為年輕人創造美好時代。”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延宕不止,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日益艱巨。世界再次走到關鍵十字路口,面對何去何從的時代之問、歷史之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在國際社會上愈加顯示出強大的影響力、感召力、引領力。
人類的命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各國的利益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度融合。
今天,巴黎奧運會鋪路架橋,人們期待通過這場跨越時空的體育對話,再次彰顯對團結、和平、友誼、包容的共同價值追求,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力量。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在開幕式上所言,“讓我們慶祝在和平世界中的奧林匹克精神,因為人類是獨一無二的,在多樣性中團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