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預期管理、勞動性所得統一征稅、人民幣離岸市場……讀懂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的這些名詞
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管筱璞 薛鵬

圖為近日,廣州南沙港碼頭,深中大橋雨后現絢麗彩虹。

圖為近日,浙江省湖州市長興晟博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全自動機器人“舞”動生產線,數字車間內一派忙碌的生產景象。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作出部署,強調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落實《決定》部署,必須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為何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如何理解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預期管理、勞動性所得統一征稅、人民幣離岸市場等名詞及其意義?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湯鐸鐸,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劉向東。
健全目標優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
記者:為什么說“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
湯鐸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多方面的優勢: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于宏觀經濟穩定發展,有利于集中力量辦大事,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推進共同富裕,有利于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這些優勢一方面可以保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避免市場經濟的盲目性和無序性,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劉向東:推進科學的宏觀調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充分體現了黨中央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決心和信心,是將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轉化為宏觀經濟治理效能的具體表現。創新完善宏觀調控,意味著要將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活動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確保政策效果的最大化,從而熨平經濟的周期波動、應對外部沖擊、維持社會大局穩定,保障全體人民普遍享受改革開放成果。通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緊密結合,健全目標優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提高宏觀經濟治理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執行力,既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也能促進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
記者:《決定》提出,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對此如何理解?
劉向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作出重大部署,其背后深意在于要統籌當前和長遠、全面和重點、整體和局部,推動跨周期設計與逆周期調節的協同、增強宏觀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要根據規劃目標要求和發展形勢的需要,合理確定財政、貨幣、產業、價格、就業等政策取向,注重把各類宏觀政策舉措、年度計劃和公共資源配置統一到國家發展規劃的部署要求上來,促使國家發展規劃和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實現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切實把握好各類政策工具的節奏和力度,促進各項規劃和各類政策相互銜接、協同發力,確保宏觀政策舉措適時落地見效,保障國家發展規劃確定的重大工程項目落地實施,形成放大疊加效應。
湯鐸鐸:我國經濟主體數量多、差異大,任何單一政策目標都難免掛一漏萬、顧此失彼,難以權衡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目標多元化必然要求工具多樣化,必須始終堅持系統思維和全局觀念。
從歷史層面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一直由各種戰略規劃指導和引領,這是我國經濟改革和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經驗,需要繼續堅持;從理論層面看,完備的戰略規劃體系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重要手段;從現實層面看,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對于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以及適應國內外形勢變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有效摸清國家“家底”,確保政策實施能夠達到預期效果
記者:什么是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為什么要探索實行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管理?
湯鐸鐸: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是綜合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特定時間點上擁有的資產、負債總量及結構的統計表,包括政府、住戶、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等各部門機構所擁有的資產與負債的規模和結構。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可以衡量一國多年經濟增長所形成的財富積累,用以從存量視角分析國家經濟的變化趨勢和健康狀況。
劉向東:這是黨中央對完善宏觀經濟治理作出的重大部署。探索實行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管理,能有效摸清國家“家底”,揭示國民財富的積累分布狀況及經濟活動之間的勾稽關系,反映全國、地方和各部門的資產負債結構的矛盾和宏觀風險的累積狀況,從而能清楚展現國家資產負債結構情況和各部門經濟活動的對應變化關系,辨識全國、地方和各部門的宏觀杠桿水平、債務風險狀況等,對增強宏觀經濟分析能力、提高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提升政府宏觀管理水平和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風險意義重大。
記者:什么是預期管理?為什么要健全預期管理機制?
湯鐸鐸:預期管理是宏觀經濟治理的重要內容,指政府部門通過政策解讀、信息公開、新聞發布等方式,加強與公眾的信息溝通,有效引導、協調和穩定社會預期,使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可被預見和理解,以實現政策效果最大化,確保政策的實施能夠達到預期效果。預期管理對于穩定市場、提高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有效的預期管理,可以引導市場參與者的行為,減少市場波動,提高政策的執行效率和效果。
劉向東:健全預期管理機制意味著要更理性有效地加強與公眾的信息溝通,使政策信號能被市場充分消化吸收理解,從而在公眾作出反應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政策效果。可以說,健全預期管理有利于穩定社會預期和提振市場參與者信心,盡可能減少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預期反應,降低經濟運行的異常波動幅度,切實提高政策的執行效率和實施效果。
完善現代稅收制度,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
記者:《決定》提出,實行勞動性所得統一征稅。什么是勞動性所得統一征稅?健全直接稅體系,對于優化稅制結構有何作用?
湯鐸鐸:勞動性所得是指經過勞動創造了價值和使用價值而取得的所得,包含物質性和非物質性的勞動產品。勞動性所得不同于資本性所得,其取得的條件是必須經過勞動,從勞動中取得,不勞動則無所得。實行勞動性所得統一征稅是指將個人從勞動中獲得的各種收入,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及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勞動性所得,統一納入一個稅種進行征稅。這一稅收制度的實施旨在簡化稅制、公平稅收負擔、提高稅收效率,并促進社會公平。
健全直接稅體系具有增強稅制公平性、提高稅收效率、推動稅制現代化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的作用。這是完善我國現代稅收制度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記者:《決定》提出,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為什么要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對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有何意義?
劉向東: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定義,離岸市場一般指在貨幣發行國之外,開展該國貨幣資金融通活動的區域,也可位于貨幣發行國國內具備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會計、金融監管等制度條件的特殊區域。相應地,人民幣離岸市場是指在中國司法管轄之外,開展人民幣存貸款、匯兌和結算,以及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債券、衍生品等金融產品發行和交易的區域。目前人民幣離岸市場主要包括中國香港、新加坡、英國倫敦等地。
隨著中國對外貿易規模成長和企業走出去提速,跨境貿易投資中人民幣本幣結算量不斷提高,迫切需要解決流出境外的人民幣的流通和交易問題。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可以利用市場機制吸引更多貿易伙伴規模使用人民幣,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人民幣投資交易,從而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我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是題中應有之義。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意味著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這樣既有利于以開放倒逼金融體制改革,助力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有利于深化外匯領域改革,著力提升資本項目開放的質量,擴大人民幣使用范圍,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為金融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
記者:《決定》提出,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取得哪些成就?未來還應在哪些方面發力?
劉向東: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始終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統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進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政策體系,推動建立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重大成就。
隨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持續實施,我國區域一體化不斷發展、經濟布局持續優化,區域板塊發展平衡性協調性顯著增強,優勢互補和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布局框架初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加快構建,革命老區、資源枯竭型城市等特殊類型地區發展水平明顯提升。與此同時,區域發展的相對差距逐步縮小,區域間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更加均衡,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
湯鐸鐸:未來在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方面,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加強跨區域合作,打破行政壁壘,促進資源、技術、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根據各地區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科學規劃產業布局,避免同質化競爭;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構建高效便捷的區域交通網絡和物流體系;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提高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加強區域間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與協同,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