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則兩利,“清”則相安。
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面對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這篇需要用細膩筆觸書寫的大文章,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牢牢把握清廉云南建設優化營商環境“暖心行動”部署要求,主動靠前、積極作為,做實“監督+服務”,推動政商關系“親”上加“清”、以“清”踐“親”,形成更廣泛、更深入、更持久的良性互動。
近日,普洱市紀委監委聯合市發展改革委,向轄區內1100家企業發放專項監督調查問卷,力求找出影響營商環境的堵點難點,進一步落實優化營商環境相關措施,搭建“政企紀”連心橋。問卷以小程序形式制作發放,收到積極反饋。市紀委監委認真分析研究,快速實施開展一批走訪座談、整改銷號一批問題、深化一批成果運用措施,不僅讓職能部門在政策供給和優化服務方面更有方向,也使監督更加精準、更加有力。
商家的聲音、企業的需求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方向。祿豐市紀委監委在“清廉企業”建設示范點建立“清風對話室”,堅持監督與服務同向發力,配套制定“五必談”“三重點”等制度,搭建起政企“廉”心快捷通道,讓更多企業從政策與服務中增強獲得感。
依托“清風對話室”的廉情前哨功能,祿豐市紀委監委每月組織一次“清風會談”,不定期邀請企業紀檢員、清風觀察員、員工代表隨機開展政務服務現場體驗,構建“聽民聲、解民憂、暖民心”工作責任全鏈條,助力營商環境再優化再升級。
一邊打開大門互動交流,一邊直面問題尋找解決辦法。在日常監督、一線調研、案例分析的基礎上,鎮康縣紀委監委牽頭制定落實惠企政策、優化涉企服務、維護合法權益、助力經貿合作、加強政商交流等規范政商交往17條正面指引清單和13條負面禁止清單,推動實現優化營商環境“親而有界、親而有度、清而有責、清而有為”。
同樣是發揮清單作用、深化清單應用,保山市紀委監委全面梳理惠企政策落實情況、招商引資承諾兌現不到位情況,形成問題清單,按照“一企一政策、一事一方案”要求,推動問題解決,不斷提升經營主體滿意度和獲得感。
楚雄彝族自治州紀委監委則是緊盯政務服務事項清單運用不放松,大力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讓更多企業和群眾的事在線上就能辦成。今年1月至6月,楚雄州通過云南政務服務網申請受理行政許可和行政確認1518件、快遞送達215件,線上辦件率達96.69%。
此外,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還堅持在融入中擦亮“探頭”,在抵近中精準監督。以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為例,州、縣兩級紀檢監察機關設立營商環境“監督員”,與企業建立“一對一”結對聯系服務機制,主動走訪企業了解項目審批、政商交往等方面情況,同時深入查找營商環境領域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州紀委監委配套制定“全面排查+隨機抽查”“優先受理+優先處置”“失職問責+典型示范”監督問效工作法,倒逼責任單位將問題整改抓到位、抓到底。今年1月至7月,文山州、縣兩級紀檢監察機關營商環境“監督員”通過實地走訪共發現問題11個,收集意見建議21條,解決問題3個。“經營主體的需求在哪兒,我們的監督和服務就延伸到哪兒,有呼必應,無事不擾。”一名縣級紀檢監察機關營商環境“監督員”表示。
在用心做好“監督+服務”的過程中,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貫通運用“全周期管理”理念,以“日常+專項”為抓手,對職能部門履職情況進行全面“體檢”、動態“畫像”。同時,探索運用“群眾吹哨、部門報到、紀委監督”“企業點題、部門答題、紀委監督、社會評價”等工作機制,倒逼相關職能部門深挖根源癥結,集中整治本系統本領域突出問題,形成政治“畫像”、分析研判、修復凈化同向發力、相互銜接的閉環機制。
提醒到位、教育到位、警示到位。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還加強紀法宣傳和警示教育,引導黨員領導干部靠前服務、擔當作為,引導廣大民營經濟人士守法經營、誠信經營、廉潔經營,自覺做親清政商關系的建設者、踐行者、維護者。紅塔區紀委監委發放、推廣的“親清政商關系聯系卡”,提醒黨員領導干部要堂堂正正、干干凈凈與企業家交往,真心實意為企業排憂解難;企業家要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一張小小卡片進一步系緊了政商交往“親”的情感紐帶,劃明了政商交往“清”的原則底線。(楊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