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陸海新通道5年加速跑 帶動西部和內陸地區高水平開放
跨越山海通天下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薛鵬

圖為載著重慶市黔江區出產的玻璃瓶、罐頭、輪胎等商品的首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黔江-欽州)集裝箱班列駛出渝懷鐵路重慶黔江站貨場集裝箱功能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廣西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陸海交匯的門戶。圖為一艘滿載貨物的貨輪駛離廣西欽州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實施五周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考察時強調,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對于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各有關方面要齊心協力,把這一標志性項目建設好、運營好,帶動西部和內陸地區高水平對外開放。
西部陸海新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各西部省區市為關鍵節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云南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世界各地。西部陸海新通道是連接“一帶”和“一路”、支撐西部地區高水平開放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陸海大通道。5年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西部陸海新通道跨越山海、聯結世界,釋放西部地區開放發展新動能,創造“一帶一路”合作共贏新機遇。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速推進,西部和內陸地區特色產品走出深山
“今年檸檬長勢不錯,盡管由于天氣原因整體較去年有減產,但果子長得好、表皮光滑,質量更高一些。”在重慶市潼南區柏梓鎮的檸檬種植基地,種植大戶夏休紅正在忙碌工作,1200多畝的檸檬果園里,果實綴滿枝頭,空氣里滿是誘人的果香。
得益于優異的自然條件,潼南是我國檸檬三大主產區之一,柏梓鎮則是潼南檸檬的核心產區。截至目前,潼南檸檬種植面積有32萬多畝,鮮果年產量達到了35萬噸,檸檬鮮果出口量占到全國份額的45%以上。
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現在潼南檸檬鮮果及檸檬產品遠銷俄羅斯、新加坡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于即將到來的收獲季,夏休紅非常期待,“今年的鮮果收入有可能翻番!”在當地政府的有力推動下,檸檬“出海”正在加速,這給果農們帶來了增收的喜悅。夏休紅高興地說,“出口檸檬鮮果的收購價更高,基本上比內銷的要高出一倍以上,現在正在政府統籌下積極對接,爭取盡快把訂單敲定,把今年產的鮮果都‘送’到海外去。”
一顆檸檬,走出山鄉,走向世界,給當地帶來了增收的喜悅,村民除了土地租金外,還有務工及村集體分紅等收入。“柏梓鎮有10多年的檸檬種植歷史,目前全鎮已建成萬畝檸檬基地2個、成片檸檬種植面積達4萬余畝、高標準出口備案基地5000畝,有檸檬種植企業66家,年產量8.3萬噸,產值3.24億元。”柏梓鎮黨委書記李永恒告訴記者,近幾年,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有利條件,檸檬“出海”正在加速,集中向南北兩個方向,北方是俄羅斯,南方則是東南亞國家和地區,2023年全鎮檸檬出口量約2200噸,產值2000萬元。潼南區商務委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全區檸檬鮮果的出口量為1.6萬噸。
不止潼南檸檬,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加速推進,寧夏枸杞原漿和紅酒、廣西螺螄粉、貴州茶葉等西部和內陸地區特色產品走出深山、加速“出海”,成為當地外貿新增長點。
自2019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通道建設從地方探索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速推進。5年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已有鐵海聯運班列、國際鐵路聯運班列、跨境公路班車三種物流形態;通道貨物品類從80余種增加至1150余種,涵蓋電子產品、整車及零部件、機械、小家電、食品等數十個大類;目的地從71個國家和地區的166個港口,拓展到124個國家和地區的523個港口。
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通道,讓要素資源有效流動、新產業快速成長
西部陸海新通道位于我國西部地區腹地,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在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在過去,西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薄弱,貨物“出海”時間長、空運費用高,制約著西部地區的開放發展。重慶同廣西和新加坡三方研究磋商后決定,打通一條南向出海通道。測試結果顯示,重慶鐵路港—廣西欽州港—新加坡港這一聯動路線比西部地區傳統路線的運輸時間要少15至20天。
隨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推進,需要進一步強化西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既有通道能力,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發展,提升物流發展質量和效率。2017年8月,渝桂黔隴4省區市簽署共建協議,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合作機制正式確立。同年9月,通道實現常態化運行。
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印發5年來,西部陸海新通道“走出”西部,越來越多的省區市參與到共建中:2019年10月,西部12省區市、海南省及廣東省湛江市簽署協議,形成“13+1”合作共建機制;2022年7月,湖南省懷化市正式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共建成員之一,“13+2”合作共建機制形成;2023年11月,《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13+N”省際協同推動實施方案》出臺,合作共建機制進一步拓展。
5年來,錨定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通道的目標,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讓西北與西南地區的聯系日益密切,促進產業合理布局和轉型升級,使西部陸海新通道成為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貨車穿梭、吊車挪轉,各種顏色集裝箱被調整調度,等待發出……位于西部(重慶)科學城沙坪壩片區的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一片繁忙,這里是中歐班列始發地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策源地。園區內布局有團結村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興隆場特大型鐵路編組站兩大鐵路設施,設有鐵路口岸和重慶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建成投運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等。
得益于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發展,這里聚集了大量貿易及物流產業。“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園區通過促進‘通道+口岸+保稅區’聯動發展,構建具有競爭優勢開放型產業生態。公司紀委積極助力優化營商環境,護航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企業高質量發展,園區已累計引進企業超5400家。2023年,入園企業年產值超1300億元,年稅收60億元。”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紀委書記鄭思珂介紹。
據了解,在重慶,西部陸海新通道帶動口岸和重點樞紐周邊集聚汽車制造、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等重點企業超過8000家,每年實現工業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市場交易額超過7000億元。
放眼整個西部地區,要素資源有效流動、新產業拔節生長的故事不斷發生:陜西、新疆煤炭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至重慶等地,保障當地能源安全;青海純堿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至廣西支持玻璃產業;廣西玻璃又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至川渝支持汽車產業。
截至8月2日,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運輸貨物突破50萬標箱,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5年來累計運輸貨物超310萬標箱。北部灣港(本港)貨物吞吐量從2019年的2.05億噸增長至2023年的3.1億噸,年均增長10.9%。
更好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帶動西部和內陸地區高水平對外開放
八桂大地,建設火熱。今年7月,平陸運河馬道樞紐下閘首中墩輸水廊道順利封頂,標志著處于關鍵線路的船閘下閘首工程建設取得新突破。自2022年8月28日開工以來,平陸運河各項工作穩步推進,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86.3億元,開挖土石方約2.2億立方米,實現任務“雙過半”。
平陸運河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始于廣西南寧橫州市西津庫區平塘江口,經欽州靈山縣陸屋鎮沿欽江進入北部灣,全長約134.2公里,計劃2026年年底建成通航。平陸運河建成后,將開辟珠江—西江第二個入海航道,5000噸級江海直達船可從西江內河港口直通我國沿海港口和東南亞主要港口,更好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在平陸運河推進建設之外,貴州黃桶至廣西百色鐵路施工也在有序推進,這條長約315公里的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西部陸海新通道布局,構建我國西部地區通江達海便捷大通道。此外,多個省份都在扎實推進打造大通道、大樞紐、大口岸、大物流、大平臺,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釋放出中國西部開放發展的強勁動能。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快推進,不少國外商品得以加速進入中國市場:拉美牛肉、泰國榴蓮、老撾香蕉、印尼咖啡以及南非礦石等,促進了西部地區與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的貿易往來,帶動了沿線地區的產業發展和經濟繁榮,西部地區與東盟的貿易額不斷攀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各相關省份進一步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今年上半年,進出口整車約4萬輛,進口品類涵蓋17個市場主流品牌,進口數量、品類位列全國內陸第一。出口集聚賽力斯、長安、長城等20余個品牌。”重慶鐵路口岸負責人朱原介紹,園區從2014年獲批內陸首個整車進口口岸開始,進口貨源持續豐富。
為了更好開展貿易,重慶先行先試,成為全國鐵路運輸單證金融服務首批試點地區之一,開立“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證”,賦予其控貨功能和物權屬性并批量化運用。據了解,以往銀行只認海運提單,鐵路運輸開展進口業務時需要提前電匯全款,對于車輛進口等貿易來說,資金壓力很大。鐵路提單融資模式讓企業在享受鐵路快速運輸的同時,減少了資金壓力。
探索多式聯運“一單制”、探索鐵路提單信用證融資結算、首創國際鐵路運郵……一系列舉措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完善協調機制、提高運行效率、促進經貿往來提供動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帶動西部和內陸地區高水平對外開放,正成為一條具有澎湃開放動力的經貿通道和經濟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