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占云,昭通大關人,1910年生。1925年,加入國民革命軍第三軍官學校學習。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隨后與朱德、陳毅等一同開赴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隊伍會師,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紅軍支隊長、陜北第一戰區司令員、新四軍特務營營長、獨立團團長、津浦路東軍分區司令員、淮南軍區獨立旅旅長、淮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48年4月,病逝于淮北,年僅38歲。

(羅占云 1910-1948)
“保育費最好不領,現在經濟很困難,為公家省一個錢也是好的。”羅占云在知道自己的妻子用省下來的保育費為他做了一件新襯衣時說。這是他作為共產黨員始終保持著嚴于律己、艱苦樸素優良作風的一個縮影。
羅占云始終保持克勤克儉的作風,從不計較個人享受。他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和戰士們一起艱苦奮斗。一段時期,部隊給養短缺,基本只能依靠吃黃豆度日。按照有關規定,羅占云可以吃小灶,但是他總是和戰士們一起吃黃豆。一次,司務長給他端了一碗面條。羅占云對司務長說:“誰不是娘生下來的,戰士們能吃黃豆,我為啥不能吃?”司務長回答:“你的身體不好,又要指揮打仗。”聽到這話,羅占云說:“光我一個人吃好,也消滅不了敵人啊!”
羅占云始終踐行不搞特殊化的紀律要求,從不享受特殊照顧。在一次危急轉移關頭,他發現自己的愛人和兩個孩子被參謀先拉上了船。他嚴肅批評參謀道:“我首先是兩千多名戰士的指揮員,其次才是兩個孩子的爸爸,我絕不能把部隊的安危放在一邊,而首先讓自己的家屬孩子過河,我現在命令先將他們留下,迅速讓部隊過河。”最終,在指揮部隊順利到達彼岸后,羅占云才和家人渡河。
羅占云始終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不追求個人待遇。1946年9月,羅占云到中共中央華東局黨校學習。次年11月學習結束后,組織有意讓他領導一個縱隊。但他卻堅決懇求組織將他派到環境復雜、條件艱苦、工作開展難度大的兩淮地區工作。在他的堅持下,組織任命他為淮北軍區副司令。赴任前,他對愛人說:“我這輩子是開生荒的,能為兩淮人民的解放再出點力,就是犧牲了,也是高興的。”
即使到生命的最后時刻,羅占云仍然踐行嚴于律己的作風。由于繁重的作戰任務和艱苦的工作環境,加上9次負傷,羅占云病倒了。一天夜晚,在去就醫的路上,他三次從馬背上摔下,處于昏迷狀態。警衛員便找來民工準備用擔架抬他去醫院接受治療。但此時正值淮北鬧春荒,群眾生活十分困難。在他清醒之際,他說:“不能讓群眾餓著肚子抬我啊!”在他的堅持之下,警衛員扶著他一步一步走向醫院接受治療。因為積勞過深、后方醫院缺醫少藥,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彌留之際,他依然用微弱而剛毅的聲音呼喊著:“革命就要成功了,共產黨萬歲……”
今天,我們回顧羅占云的生平事跡,就是要在新征程的趕考路上,傳承革命先烈的廉潔風范,堅持崇高的精神追求,始終做到嚴以律己,永葆共產黨員的浩然正氣,不移根基、不失本色。(郭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