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反饋你單位存在非稅收入應繳未繳的問題,目前整改情況如何?”前不久,羅平縣紀委監委與縣財政局聯合組建財政資金監管督查組,就監督檢查發現問題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
自財政資金監管“清源行動”實施以來,羅平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督促縣財政局組建工作專班,定方案、定責任,緊盯財政資金下達撥付、管理使用全過程強化監督管控,確保每一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
嚴格督促全縣134家預算單位開展自查自糾,結合近三年縣委巡察和財務檢查反饋問題整改情況,按照不少于40%的比例,對63家預算單位開展復查,嚴防整改問題反彈回潮,最大限度防范廉政風險,讓財政資金規范高效運行。針對資金管理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共性問題,組織各預算單位進行專題培訓,集中剖析管理漏洞,提出整改措施,加強源頭防范。
縣紀委監委堅持“掛圖作戰”,重點整治“虛假編制預算套取財政資金”“遲撥、滯留、占用財政資金”“濫用職權違規拆借財政資金”等6個方面37類問題,不斷提高全縣財政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切實管好用好“錢袋子”。
對“清源行動”中發現的問題,該縣集中建立臺賬,逐一梳理整改責任清單,督促預算單位限期整改,按月報送問題整改情況。同時,充分發揮縣紀委監委派駐(出)機構監督“前哨”和“探頭”作用,對整改進展遲緩、敷衍應付、態度消極的,及時提醒督促。
“清源行動”中,該縣紀委監委注重加強與財政、審計等部門之間的協作聯動,促進紀檢監察監督、財會監督、審計監督信息共通、線索互移、措施配合、成果共享,嚴查財政資金管理使用違紀違法問題。專項行動以來,督促相關單位整改資金1000余萬元,發現問題線索7條,正在依規依紀依法辦理。
“財政資金一分一厘都必須管好用好,對違紀違法問題決不能手軟。”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充分發揮各類監督優勢,形成監督合力,確保每一筆資金流向明確、使用規范。(佟國進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