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省紀委四次全會報告指出,過去一年,省紀委監委協助省委推動清廉云南建設起勢成勢,實施“十大行動”,開列“十張清單”,整合各類監督資源、監管力量,構建責任共同體,分專項、分領域實施清廉建設任務,始終以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強化政治監督、正風肅紀反腐,以清廉之治促進省域治理。全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更加鞏固,干事創業的發展生態更有活力,發展反腐惠民互促共進“云南現象”展現新成效。
政治生態與發展生態息息相關。政治生態好,發展生態就好;政治生態不好,發展生態就一定不會好。省委縱深推進清廉云南建設,始終突出修復凈化政治生態,推動發展生態不斷好轉。修復凈化政治生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正風肅紀反腐各個方面,需要破立并舉,系統施治、綜合施治、源頭施治,打好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組合拳”,不斷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為改善發展生態創造良好環境。
縱深推進清廉云南建設,省委明確要求要深化落實“十大行動”,并結合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進一步細化了“十大行動”的任務清單。就是要通過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實現政治生態山清水秀,推動發展生態山清水秀。打好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組合拳”,說到底還是要落實好“十大行動”,落腳到“十大行動”的具體清單任務上。只有把“十大行動”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好了,縱深推進清廉云南建設的整體效能才能發揮出來,政治生態出清向好的態勢方可不斷形成并鞏固,從而更好地把干事創業的發展生態活力激發出來。
邪氣不除,正氣難彰。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是影響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的最大因素,也是影響全省政治生態出清向好的最大因素,更是影響干事創業發展生態的最大因素。要堅持以“小”見嚴糾“四風”,堅決防止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反彈回潮,重拳糾治群眾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完善一體推進糾“四風”樹新風和作風革命效能革命長效機制,確保作風方面的頑瘴痼疾能夠持續得到根本糾治,讓不良風氣沒有市場滋生蔓延。
深化運用小切口、大縱深糾治方式,持續整治不擔當、不作為、假作為、亂作為等“十種表現”。特別是要進一步推動樹立省委提出的對黨忠誠老實、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等“十種鮮明導向”。讓廣大黨員、干部知道怎么干、如何為,要防止什么、反對什么、提倡什么,找準工作的著力點,增強干事創業的主動性,敢想、敢闖,敢干、敢為,善謀善斷,善作善成。
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為云南高質量發展真擔當真作為。精準運用“四種形態”,注意把握好和“三個區分開來”之間的政策界限。“三個區分開來”適用于為公做事但出現失誤的情形,“四種形態”處理的是違紀違法和腐敗問題,“為公”還是“為私”是最大的分水嶺。紀檢監察機關要敢于擔當、積極履職,既嚴格執紀執法,讓違紀違法者受到應有處理,又要積極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做到早發現早提醒、真容錯敢糾錯、講政策給出路,保護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要推動“三個區分開來”具體化、規范化,依法依規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促進黨員干部廉而有為、勤勉敬業,促進全黨既有秩序又有活力。
下功夫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堅持態度不變、力度不減、重心不偏,繼續緊盯重點問題、重點領域、重點對象、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把嚴懲政商勾連的腐敗作為攻堅戰重中之重,堅決防止利益集團、權勢團體向政治領域滲透。常態化做好查辦案件“通篇文章”,做到既善于發現問題又善于推動解決問題。推動重點領域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完善公共資源配置、公共資產交易、公共產品生產等領域市場運行機制,加快推動新興領域治理機制建設,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積極宣傳廉潔理念、廉潔典型,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深刻剖析典型案例,建立健全以案說德、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責機制,推動形成廉榮貪恥的社會氛圍。嚴懲行賄行為,堅決查處那些老是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政治生態的行賄人,完善對重點行賄人的聯合懲戒機制,通報典型案例,以正視聽、以儆效尤。在深化一體推進“三不腐”中,凈化干事創業的發展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及時更新思想觀念,補齊素質短板,提高履職能力,勇立時代潮頭,爭當事業尖兵。”“尖兵”是干事創業的先鋒者,是勇往直前的奮進者,是不畏艱難的搏擊者。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新事物新情況層出不窮,無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群眾工作,還是防范化解風險,都需要有過硬的能力本領。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本領恐慌,涵養“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的求知精神,加強學習,做到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下功夫解決好知識不夠、眼界不寬、本領不強等問題,以過硬素質積極爭當時代“尖兵”。時刻保持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不進則退的危機感、“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增強干事創業的智慧本領,激發干事創業的精神力量。
鞏固全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讓干事創業的發展生態更有活力,個個是因子,人人都有責。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發揚斗爭精神,敢于同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作堅決斗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全省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干事業、全力以赴抓落實,確保在發展反腐惠民互促共進“云南現象”上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紀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