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桿標直如鋼,弦身圓滿如月,弦子的弦心處常常嵌上一面小鏡子,只為祛邪扶正,立身守信,不受誘惑……”近期,云南省硯山縣紀委監委拍攝制作的《虛懷當竹——弦子》專題片在當地循環展播,這是該縣紀委監委借助民族文化推動廉潔文化建設的一項舉措。
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數量最多的省份,該省紀委監委對當地民族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收集整理,從中挖掘廉潔元素,探索創新載體和傳播教育方式,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廉潔文化產品,營造崇廉尚潔的濃厚氛圍。
云南省紀委監委組織編撰《云南少數民族廉潔文化知與踐》一書,從風俗習慣、節日慶典、民間故事、俗語諺語等方面深入挖掘世居少數民族的廉潔文化,推動形態各異的少數民族廉潔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引導黨員干部從中汲取廉潔養分。此外,該省紀委監委還在“清風云南”抖音平臺推出《“哈達”的寓意》《藏族文化與廉潔修身有關的格言》等短視頻,進一步擴大線上覆蓋面。
在云南省紀委監委的支持和推動下,云南廣播電視臺民族頻率制作推出少數民族廉潔文化專題節目,介紹富有地方特色的清廉理念。“刻木分水,哈尼語稱‘歐斗斗’,是哈尼族在長期梯田農耕活動中形成的公平分配水源的古老制度。刻木分水習俗確保了水源的公平分配,展現出追求公平、大公無私的廉潔文化傳承。”該專題節目負責人舉例說。
云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積極推動廉潔文化與當地民族文化結合,融入基層、走近群眾。玉溪市在聶耳廣場舉辦10余場“清風玉溪 廉潤文化——玉溪市廉潔文化建設主題專場演出”,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滇劇《一夜乾坤》選段《為人民服務就是立黨之根》、花燈小戲《犟人匠心》等,吸引了不少干部群眾前來觀看。昭通市大關縣組建一批少數民族廉潔文化宣傳隊伍,利用少數民族節日開展廉潔文化宣傳活動。
各地結合自身資源創新形式,積極推動廉潔文化與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相結合,讓廉潔觀念深入基層、走入人心。大理市精心設計“喜洲鎮華中師范大學西遷紀念館—寶成府—嚴家大院”廉旅融合路線,引導黨員干部感悟體會先輩們的清廉精神。楚雄彝族自治州把“崇德尚廉、崇廉拒腐、持廉守正”等清廉元素融入到彝繡繡品設計、繡片花樣上,打造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彝族廉潔主題刺繡作品。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提煉少數民族文化中的廉潔元素,創作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廉潔文化精品,讓黨員干部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潔文化熏陶。”云南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通訊員 雷軍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