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決策流程不完善,公章使用不規范……”昆明市五華區普吉街道紀工委干部在走訪大塘社區時,發現社區居委會對部分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不透明問題。隨后,街道紀工委督促居委會開展整改和自查自糾,嚴格履行財務公開的程序和內容,強化人、財、物三方面廉潔風險管控,確保社區集體經濟資金安全規范運行。
這是我省開展以“小切口”整治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惠民行動”的一幕。
近年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和城市化、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我省各地積極創新村(社區)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方法、運行模式和管理機制,遵循“制度化、信息化、公開化”的指引,構建一套以資金管理為樞紐、資產清查為基石、財務預算為預設條件、資源和資產的透明交易作為關鍵環節、信息化監督系統作為支撐平臺、村級監督作為后盾的全方位“三資”監控體系,讓村(社區)集體“家底”有保障,讓群眾獲得感更可持續。

思茅區巡察機構聚焦鄉村振興、農村“三資”管理等領域各項惠民富民政策落實情況,組織巡察干部下沉一線、到田間地頭開展調查研究,切實幫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圖為思茅區巡察干部在南屏鎮南島河村走訪群眾了解有關情況。通訊員 陳航
提高“三資”管理監督質效
“馬鹿塘鄉何某挪用集體資金;屏山街道北街社區吳某合伙侵占村集體土地;中屏鎮康井村委會劉某長期違規占用公物。”
日前,祿勸縣紀委監委公開通報三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典型案例。3月初起,該縣開始重點整治村(社區)資產管理中不規范、貪污侵占、截留挪用等問題,促進集體資產管理方式的轉型升級,從原本的“粗放型”轉變為更加細致的“精細化”治理模式,讓農村展現出清新廉潔的新風貌。
一直以來,祿勸縣將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作為“小切口”整治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惠民行動”的重要一環,通過提級監督、專項巡察、建章立制“點線面”結合,對農村集體“三資”進行全覆蓋、全鏈條監管,不斷提高“三資”管理監督水平和質效,全面加強和規范農村“三資”管理,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這僅是第一步。祿勸縣紀委監委精準施策,對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的鄉鎮提級監督,實行“全天候監督”和“一線監督”。同時督促各鄉鎮(街道)紀(工)委發揮同級監督職責,通過全面摸底排查近年來涉農村集體“三資”信訪舉報和問題線索,重點查處貪占、截留、私分農村集體“三資”的案件,確保資金嚴格使用全過程、資產嚴格管理全流程、資源嚴格管控全領域。在“點上發力”的基礎上,該縣紀委監委組織開展“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巡察,全面查找當前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和風險點。
“三資”監管,“一把手”是關鍵。在宜良縣,當地構建“縣委全面領導、縣紀委監委全面監督、縣級職能部門全面監管、鄉鎮(街道)全面把關、村(社區)全面落實”的“五維縣域監督一體化”監督體系,切實破解村級“一把手”監督難題。
宜良縣紀委監委實行“清單式”監督,通過規范管理臺賬、編制權力清單、繪制流程圖、完善制度建設等方式,夯實“小微權力”運行機制。同時,發揮全體紀檢監察干部、特約監察員、陽光監督員、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及部分群眾等各方面監督力量,緊盯行使村級小微權力的關鍵環節、關鍵人員和廉政風險點,對發現的問題線索及時調查處理,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將小微權力真正關進“制度的籠子”。同時,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充分運用身邊人身邊事開展村干部特別是“一肩挑”人員警示教育。
推行“一張網”監管運行
群眾是農村集體“三資”享有者,是監督最終受益者。
為了讓村(社區)集體“三資”在陽光下運行,給小微權力套上“緊箍”,專項行動中,昆明市五華區通過設置三級會議和統管公章,開展監督規范兩項創新,規范集體資金的管理使用,提升基層小微權力規范化。
與此同時,昆明市五華區紀委監委緊扣責任、作風、腐敗三條主線,聚焦資金、資產、資源被侵占、挪用等問題,梳理分析“三資”領域的風險隱患,形成問題清單,督促各職能部門完善制度機制,堵塞管理漏洞。同時加強巡察監督、審計監督等相關監督協作配合,切實維護村集體和群眾權益,提升監督質效。
加強村集體“三資”管理是作為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然要求。鳳慶縣紀委監委找準結合點和著力點,發揮“上對下監督”的組織優勢和“面對面監督”的距離優勢,聚焦黨務村務公開、集體資金、鄉村振興等長期任務和工程項目建設,以及群眾反映事項等階段性任務開展監督檢查,深挖背后“責、風、腐”問題,并重點監督村(社區)集體資金的監管、審批等情況,全面推行“一張網”監管運行,從源頭扎緊小微權力運行監督網。
該縣紀委監委選取部分重點村,圍繞村集體“三資”重點事項,聚焦制度執行、責任落實、權力行使等核心環節,發揮村(居)務監督委員會“來自群眾、熟悉群眾”的優勢,緊盯惠農惠民政策落地、資金使用、項目實施等情況,結合日常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形成村務監督清單,并對照清單內容對村集體“三資”情況開展全方位監督,推動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化、規范化。
“抓住源頭,解決問題。”鳳慶縣紀委監委堅持源頭整治,從管理體制、決策程序、資產處置、監督機制等方面對村集體經濟的管理使用予以規范,形成“發現問題、嚴明紀法、整改糾偏、有效治理”的監督閉環,實現標本兼治、綜合施治目標。
推動“三資”管理更規范
用活村級監督力量,探索基層監督新路徑。
去年,紅河州紀委監委在調研中,發現基層監督力量薄弱、能力不足、下沉不深等問題,之后及時制發基層紀檢監察組織與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的措施,深化13項具體改革舉措。
其中就有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方面的機制,通過夯實村級監督建設,有效化解矛盾糾紛,避免村集體資產的流失,盤活村閑置資源,同時促進村(社區)“兩委”更好地履職盡責,推動清廉村居建設。
“全村通過發展百香果示范種植產業,村集體增收6萬元。”作為全程的參與者與監督者,河口縣河口鎮壩灑村監督委員會主任說,這得益于“手牽手+全覆蓋”監督機制。其主要由鎮紀委“手牽手”指導村務監督委員會在村集體整合村民土地出租定價、公開招租、承租中全過程監督,解決了過去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處置中“低價包”“長期包”等問題。
在實施過程中,各縣(市)紀檢監察機關實行“月派單”制度,鄉鎮(街道)紀(工)委圍繞鄉鎮黨委每月工作重點,見人、見事梳理出監督任務清單,統一派發至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引導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找準監督重點、精準發力監督。通過梳理重點派發監督任務清單,探索村級實踐“第一種形態”新載體,統一制作預警提醒卡,對發現的村組干部管理村集體資金不嚴格、財務報銷不規范等問題,實行一事一策督促整改,最大限度提高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質效。
破解“三資”管理薄弱環節,還要從制度上建強。蒙自市對村巡察中發現村(社區)財務管理、報銷不規范、濫發補貼等共性問題,發出巡察建議書督促市農業農村局對全市農村集體“三資”進行排查整改,從市級層面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村級差旅費、誤工補貼和勞務費,村級公務接待,工作用餐,村級報賬員管理等6項制度,推動“三資”管理更規范。
開遠市出臺村級財務聯審實施方案,探索建立集體“三資”聯審機制,整合紀檢監察機關、農業農村、財政、審計等部門及鄉鎮(街道)力量,通過開展提級監督、多部門聯合審核,保障集體“三資”規范管理使用,實現保值增值。
彌勒市拓寬監督舉報渠道,制作村(社區)集體“三資”“碼上反映”小程序,向群眾廣泛宣傳舉報方式,從嚴從速辦理農村集體“三資”信訪舉報問題,對“三資”問題線索建立專門臺賬,定期梳理研判、分辦轉辦、跟蹤督辦,形成了流程“指尖審批”、群眾“指尖監督”、紀委“指尖監管”的透明機制。
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在鄉村在基層。當前,全省正開展以“小切口”整治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惠民行動”。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將持續深化“惠民行動”,圍繞村(社區)集體“三資”管理政策落實,嚴肅查處監守自盜、貪占挪用及違規處置集體資產等違紀違法行為,深挖背后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保障涉農重點項目落地落實、重要資金管好用好,促進“三資”監督管理體系的完善,積極推動相關整改與治理工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推進提供堅實保障。(汪波 張婕 劉紅艷 巴荊楠 徐雪 楊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