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元旦,普洱專區各民族的先輩代表們在寧洱立碑盟誓,鄭重許下同心同德跟黨走的誓言……”日前,來自寧洱青少年宣講團的小朋友們登上中老鐵路列車,為乘客們講述民族團結誓詞碑的故事,民族團結進步的佳話隨著馳騁的列車飄向遠方。
普洱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居住著漢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等2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61%,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區。近年來,普洱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把突出高質量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作為政治監督的重點之一,將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與紀檢監察工作深度融合,忠實履職,以精準有力的監督為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民族團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也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關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該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納入意識形態責任制落實情況監督重點,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黨的民族理論政策納入理論學習中心組、主題黨日、“三會一課”學習內容,緊盯學習中搞形式、走過場等形式主義問題開展監督,不斷壓實各級黨委(黨組)政治責任,有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同時,督促各級各部門充分發揮民族團結的優良基因,利用好民族團結誓詞碑的優勢資源,通過抓好理論學習、教育培訓、媒體宣傳、主題教育,積極引導全市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四個與共”共同體理念,不斷堅定“五個認同”,進一步凝心鑄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防范和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方面,你們開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現代化邊境幸福村的項目資金是否全部撥付到位?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什么難點、堵點問題?”
前不久,該市紀委監委駐市委統戰部紀檢組聯合政府、人大、政協等部門組成監督組,緊盯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圍繞興邊富民示范區、民族團結示范區建設開展監督檢查,發現并推動解決巡視巡察反饋相關問題持續整改提升不到位及“枝繁干壯”“石榴紅”“幸福花開”工程等工作中履職履責、紀律作風問題,督促相關部門對發現的問題全面整改、徹底整改,為各類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項目的順利實施和項目資金的合理使用提供紀律保障。
這是普洱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精準有力監督護航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
走進西盟佤族自治縣勐卡鎮馬散村,干凈整潔的石板路旁鮮花正艷,獨具特色的佤族民居上紅旗飄揚,房前屋后蔬果飄香,曲徑通幽處傳來村民與游客的歡聲笑語……
從貧窮落后的偏遠村寨發展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村,馬散村的美麗蝶變離不開紀檢監察機關有力的監督護航。西盟縣紀委監委聚焦現代化邊境幸福村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兩個融合”,緊盯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項目和惠農財政補貼等重點資金,加快補齊制約邊境地區發展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短板,推動曾經“一步跨千年”的阿佤人民迎來發展的又一個春天。同時,以規范小微權力運行為切入點,不斷加強村級民主管理和監督,緊盯村級權力運行關鍵環節、重要崗位和重要事項,把權力曬在陽光下。
“賓弄賽嗨”系孟連傣語,形容“沒有血緣但像親戚一樣的朋友”關系。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大力引導助推民間“人幫人,戶幫戶,民族幫民族”的“賓弄賽嗨”互幫互助關系。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脫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少”的殷殷囑托,孟連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督促全縣上下將孟連少數民族雜居村寨的“賓弄賽嗨”傳統活動,進一步創新發展為族際交流、群眾交往和互幫互助、和諧發展的民族團結工作機制并在全國推廣,促進各民族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繪就民族團結最大“同心圓”。
“蘇大爹,邊民補貼你領到了嗎?還享受些什么政策,你都清楚嗎?”針對各族群眾普遍關心的惠民補貼、低保養老、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重點問題,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紀委監委持續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力度,通過查看檔案材料、實地走訪、談話了解等方式,瞄準相關部門主體責任是否壓緊壓實,民族政策是否學習掌握,有效遏制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
在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縣紀委監委聚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和示范村申報創建工作的關鍵環節、重要領域,既督任務、督過程、督成效,又查認識、查責任、查作風,為創建工作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
截至目前,普洱市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3個縣、2個單位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示范單位,4個縣、283個單位創建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示范單位。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該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以精準監督保障各項惠民富民、促進共同富裕、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相關政策落地落實,護航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普洱實踐更有特質、更加鮮活,唱響邊疆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之歌,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郭春祥 廖翌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