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干部要努力做到在用權上不任性,在人際交往中不任性,要抵擋住各種誘惑,牢牢守住紀法底線,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粒扣子’。”近日,在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召開的新任職領導干部任前廉政教育會上,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提出要求。
針對近年來年輕干部違紀違法低齡化、案件數量逐年上升的現象,該縣紀委監委把年輕干部作為警示教育的重點對象之一,綜合運用理想信念教育、警示教育、廉政談心談話等方式,以“講清、談透、領悟”幫助其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粒扣子”。
加強年輕干部教育監管只是該縣紀委監委開展“差異化”教育的縮影。如何讓警示教育不再“一鍋煮”?如何讓受教育者擯棄“看戲”心態?滄源縣紀委監委在走訪調研、剖析典型案例后,按照層級、系統、領域和崗位特點,將全縣黨員干部細分為關鍵少數、一般干部、年輕干部、鄉鎮干部、村(社區)干部等六個層級,按照行業特點分成政法、醫療、教育、民生服務、財稅金融、涉農、涉企等多個領域,分門別類建立典型案例資源庫,通過“差異化”教育達到“因材施教”“精準滴灌”的目的。
聚焦“一把手”這個關鍵少數,該縣紀委監委聯合縣委組織部,綜合運用觀看專題警示教育片、通報違紀違法典型案例、開展“集中式”監督談話等方式,對全縣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開展警示教育。聯合縣婦聯開展領導干部家屬廉潔教育活動,通過組織聆聽家風專題講座、現場座談、簽訂家屬助廉承諾書等形式,引導干部家屬提升廉潔意識。
對于鄉鎮黨員干部,該縣紀委監委注重用好“家門口”的資源,以唱廉、學廉、警廉、諾廉為主軸,緊密結合紀檢監察工作實際,深度融合基層廉政文化建設,將黨風廉政建設與紅色資源、旅游資源等有機結合,開啟廉政文化建設新平臺。
“針對村(社區)警示教育較為薄弱的情況,我們借助現有載體,通過鄉村大喇叭、清風宣講團等向群眾宣講紀法小知識、本土勤廉人物廉潔小故事、通報曝光查處的本縣鄉村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對村(社區)黨員干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導作用。”該縣紀委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曾經的同事淪為‘片中人’,我內心深受觸動,也倍感惋惜,我一定汲取教訓,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在接受警示教育后,多名黨員干部深有感觸。
在違紀違法問題易發多發領域,該縣紀委監委將近年來查處的重點領域嚴重違紀違法案例轉化為“活教材”,拍攝制作警示教育片,在滄源縣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設置政法、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案例展板,分批次組織黨員干部參觀,達到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目的。
“有針對性開展警示教育之所以能達到發人深省的教育作用,是因為盯住了關鍵,抓住了重點,哪里出現問題,我們就直奔問題、直戳痛點。”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豐富載體,因地制宜、因崗制宜、因人制宜,不斷提高警示教育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營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態。(方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