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走進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文井鎮川河壩,蠶豆、西葫蘆、人參果等經濟作物長勢良好,村民們正忙著除草、殺蟲、采摘,田間地頭呈現一派農忙的景象。
“種植、管理過程順利嗎?市場銷路怎么解決?職能部門有沒有提供相關幫助?”景東縣紀檢監察干部來到文華村的田間地頭,深入蠶豆種植基地,對政策落實、扶持資金撥付、項目實施等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嚴查吃拿卡要、優親厚友、貪污侵占等問題,確保產業發展政策落實不走樣、資金使用不偏向、產業發展不偏軌。
自從耕地流轉把土地租給種植大戶發展農業產業后,文華村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得到一天80元至120元不等的收入。發展產業不僅讓土地“活”起來,更成為種植戶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也讓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充實了“錢袋子”。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石。今年以來,景東縣紀委監委圍繞產業發展中的人、財、物、權等關鍵環節,深入產業基地、行業部門和鄉(鎮)村組開展全鏈條監督,通過訪民情、查實情、問廉情,暢通監督舉報渠道,與村民面對面交流,了解群眾的實際困難和需求,及時協調推動解決存在的問題。同時,充分發揮派駐紀檢監察組“探頭”作用和“室組地”監督優勢,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履行行業職責,企業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為確保工作實效,景東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職責定位,聚焦產業政策補助資金發放、農業技術服務培訓等環節,細化監督清單,明確監督任務和措施,加強統籌聯動,通過加強基層村務監督工作指引,采取縣帶鄉、鄉帶村的“傳幫帶”模式,在實踐中著力提升村務監督委員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有力延伸。截至目前,共開展產業專項監督檢查5次,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5條,推動解決問題13個。(商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