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咱們村喜事新辦、白事簡辦,孝敬老人要在生前,過世了辦得再風光,也不起作用”……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觀瀾街道碧色寨村委會“大樹腳下”議事點,村干部召集村民就本村村規民約修改進行民主協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開來。
推行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村(居)民公約協商議事機制,讓群眾說事、議事、主事是該村在推進清廉村居建設的一項有效舉措。
在加強村規民約建設,做好村民議事的同時,蒙自市還從統籌基層監督力量規范基層小微權力、培育“廉潔文化”、以好家風促廉等方面,推動良好村風民風化風成俗。
此前,文瀾街道起龍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發現有的租戶未按時繳納村集體商鋪租金,存在集體資金流失的風險。對此,居務監督委員會向資產所屬的居民小組組長發出預警提醒卡,督促小組立即整改,催繳欠租商戶租金。
起龍社區原先是一個行政村,“村改居”后隨著城市發展,社區成立股份制合作社,不斷壯大集體經濟。目前有商鋪、綜合樓、農貿市場、賓館、面條廠等80余處固定資產,通過資產出租、經營等方式,年收入達2400多萬元。
“要守好起龍的集體經濟,必須緊緊盯住租金收取和管理。”起龍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主任介紹,社區圍繞“三資”管理,進一步完善監督體系,制作集體“三資”管理流程圖,梳理3大類23項流程清單,讓社區干部看圖辦事、照章履責、規范用權。
針對村(社區)集體“錢袋子”問題,蒙自市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向監督對象發出預警提醒卡106份,發現并推動解決問題139個。針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規范等突出問題,市紀委監委督促相關部門制定完善7項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讓村集體“三資”管理更加規范。村集體 “三資”管理規范了,村務公開透明,干群之間隔閡也少了。
在推進清廉村居建設中,該市還充分發揮廉潔文化的教育、示范、熏陶和引導作用,培育清廉民風。結合新安所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人鄉賢中的“廉元素”,挖掘從新安所“一條槍”走出去的古代廉吏蕭崇業廉潔故事建設蕭崇業紀念館,成為該市廉潔教育的主要陣地。編排情景劇《蕭崇業:新安所走出去的國之諍臣“四次卻金”載〈實錄〉》,將抽象的文字故事具象為鮮活、有趣的表達方式。結合少數民族文化特點,寓廉于景打造期路白苗族鄉龍泉社區“清風潤苗嶺”廉潔文化公園,推動廉潔文化進入村寨,潤物細無聲。
家風促廉是清廉村居建設的重要支撐,該市以奉獻精神、正氣家風樹立身邊典型,潤育清廉思想。深入開展“清廉家庭”評選、組織“最美家風”宣講員巡講,同時動員群眾創作廉潔文藝作品,通過送文化下鄉等活動巡演,以清廉家風建設帶動村風民風轉變。
“村居廉則治理順,治理順則鄉村興。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清廉村居建設在鄉村振興中夯基壘臺、保駕護航的作用,有效激活群眾監督力量,為基層治理注入‘廉動力’。”蒙自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道。(徐雪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