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是生命的底色,是新時代最昂揚的主旋律,而紀律守的是行為的邊界,守的是奮斗的初心,歌曲《三百六十五里路》激勵我們心懷光明、遵紀守法地昂首闊步在前行道路上。”
勐臘縣勐滿鎮曼烈村社房里人頭攢動,村民早早就搬出小凳子坐好,等待“強基固本·紀法同行——2025年西雙版納州清廉云南建設下基層”活動拉開序幕。
在西雙版納,廉潔文化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帶著獨有的風土人情和煙火氣,潛移默化地浸潤人們的一言一行。
深挖本土資源,提煉廉潔“風味”
“大家看這‘絞殺樹’,選擇枝干表面粗糙的樹木寄生扎根,纏上了樹就使勁吸養分,我們干部被‘圍獵’、被‘腐蝕’不就像它?干干凈凈、清清白白就能杜絕被‘絞殺’的風險。”在《雨林生態與清廉人生》課堂上,哈尼族宣講員李姐扒開寄生榕樹,指著樹干上的勒痕給前來開展主題黨日的黨員看。
西雙版納州立足“生態+文化+紅色”三維資源,將自然哲理、非遺與紅色文化轉化為廉潔教育的鮮活教材。將“絞殺樹”“砍刀木”等自然生態現象與黨紀教育相結合,創新推出系列課程。依托“雨林洪聲”等宣講隊伍,用傣語、哈尼語開展宣講490余場次;挖掘貝葉經中的廉潔故事等廉訓,創作《清廉頌》等作品,通過傣族章哈等藝術形式展演。在紅色資源方面,梳理并挖掘吳效敏、召存信等本土人物的廉潔事跡,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陣地傳播,以“沉浸式”教育增強感染力。
融入旅游景觀,實現教旅一體
西雙版納州積極探索“廉潔+旅游”新模式,將廉潔元素融入城市景觀、景區與鄉村文旅場景。目前,全州已建成5個廉潔文化教育基地、20個清廉廣場及“口袋公園”,培育基層廉潔文化點100余個。
走進景洪市曼聽公園,以鐵刀木古樹為主線,設置“明是非走正道”“古樹底線·一心向廉”“育樹修身·合力修枝”“樹潔守身·人儉養德”等形式多樣的游戲互動,在感受自然遺產文化積淀的同時,強化清廉意識,守護初心使命。截至目前,在曼聽公園打造“清廉池”等互動項目,吸引120余家單位1700余名干部職工體驗。
多點開花,串聯起廉潔教育“行走課堂”。景洪市曼丟村的民族風情廉潔文化墻成為網紅打卡點;勐海縣老班章村“茶廉文化長廊”年接待研學團隊200余批次;勐臘縣城子村“清風路”年接待黨員群眾1.5萬余人次。
構建數字平臺,打造云端“爆款”
“點開小程序就能刷題,碎片時間變成了‘充電時刻’。”勐海縣紀委監委新入職干部小余的體會,代表了眾多使用者的心聲。“AI云紀問答”搭載的618部法律法規庫、1.5萬余個案例庫,實現了紀律學習隨時問、輕松學。
大數據賦能,讓廉潔文化實現了從傳統書本課堂到“云端指尖”的跨越式轉變。西雙版納州用好“清風雨林”微信公眾號客戶端,構建數字化警示教育學習平臺,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藩籬。利用“AI云紀問答”平臺,擴展線上學習渠道,動員黨員干部群眾參與在線測試、互動交流12萬余次,讓紀律學習不再受限于固定場所和集中時段,成為觸手可及、常學常新的“指尖上的紀律課堂”。在微信公眾開設“紀律周課”,通過選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違紀違法事實,解讀違紀違法條款,累計推送25期,閱讀量達到30萬人次。創新打造“清廉景洪·先進主任”“海小廉”等IP,制作《先進被“鎖”了》《非遺話廉》系列微視頻61期,形成“文字+漫畫+視聽”的多元傳播體系,其中“先進主任”形象廣受歡迎,視頻累計播放量突破百萬。
服務發展大局,打造創新“樣板”
在西雙版納州,廉潔還會跟著節日“走”。潑水節時,“這‘清廉水’潑身上,辦事可得公公正正喲!”20多場節慶里的普法活動,把“廉潔”變成了和“吉祥”一樣的祝福。
該州還將廉潔文化納入“千里邊疆文明廊帶”創建,開展“文明實踐說清廉”活動400余場次,推進廉潔家訪700余戶。在營商環境建設中,培訓民營經濟代表200余人次,培育“守法經營、廉潔從業”文化。群眾性廉潔活動同樣豐富多彩,開展廉潔閱讀10余場,舉辦“清廉雨林”書畫展4次,編排廉潔節目10余個,放映少數民族語反腐電影120余場次,讓廉潔文化走進千家萬戶。
從雨林課堂到茶廉長廊,從指尖課堂到節慶祝福,西雙版納的廉潔文化就像瀾滄江的水,帶著傣家竹樓的清香、哈尼山寨的暖意,在邊疆黨員干部和百姓群眾的心里緩緩伸展出翠綠的新葉。(王妤琦 || 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