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底,攥著調令邁進勐海縣紀委監委大樓的那一刻,忐忑如潮水般漫上心頭。過往積累的工作經驗,真能在這片新領域派上用場嗎?那些曾被實踐驗證的工作方法,會不會在新環境中“失靈”?我就像一棵剛被移栽的樹苗,不得不收攏原本舒展的根系,在未知中等待扎根生長。
這份不安,很快便化作了成長的動力。當晨光再次灑滿辦公室,從原單位的“業務骨干”轉變為紀檢監察戰線的“新兵”,曾經略有耳聞的“立案審查”“監察調查”“留置”“四種形態”等專業術語,突然變得既熟悉又陌生。這些詞匯不再是文件上的鉛字,而是沉甸甸的責任,時刻提醒著我這份工作的分量與使命。
初入紀檢監察系統,我被安排到第三紀檢監察室跟班學習。報到當天,室主任將一沓厚實的案卷推到我面前,他對我說道:“小孔,卷宗是最好的老師。你先把辦案流程熟悉透,明天就去參與談話。”
半年時間里,在領導和同事的悉心指導下,我參與承辦了16起案件。辦公桌上的那盆綠蘿默默見證著我在工作中的每一次成長與蛻變。
幾個月后,我進入某專項監督工作組。在與多部門聯合突擊檢查的過程中,我逐漸練就了發現問題的“火眼金睛”。看著整改后規范有序的流程,我深刻理解了主任常說的那句話:“監督不是挑刺,而是為群眾筑牢安全防線。”
輪崗至黨風政風監督室后,面對堆積的專項整治材料,我感受到肩頭的任務重若千鈞。首次負責月報工作時,因對業務不夠熟悉出現了疏漏,在接到上級提醒后,我深知自身不足。此后,無數個夜晚,我潛心研讀政策文件、剖析典型案例,在字里行間梳理工作脈絡。如今,面對復雜的報表數據,我已能精準甄別各單位報送內容,這些曾經讓人頭疼的工作,成為了我提升專業能力的“磨刀石”。
在崗位適應與實踐歷練的過程中,我深刻認識到,做好紀檢監察工作絕非易事。這個過程中,需要秉持“空杯”心態,放下過往成績,打破固有思維,以全新姿態投入學習;要有“像素級”的敏銳洞察力,善于從細微之處發現問題線索,讓腐敗無所遁形;更需要團隊協作精神,每一項工作成果都凝聚著集體的智慧與付出,團隊力量是攻堅克難的堅實后盾。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做好每一次監督檢查,嚴謹對待每一份案卷,不放過任何細節。以踏實的態度、專業的能力,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為這片土地的風清氣正貢獻自己的力量。(勐海縣紀委監委 孔云鋒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