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開賽千名角逐者,到決賽場與“清云智腦”激烈對決,當我所在的隊伍獲得云南省黨規黨紀AI人機大賽一等獎時,我讀懂了這場人機博弈真正的意義——AI既是磨礪鋒芒的對手,更是指引前方的助手。
交鋒,在AI的“鐵面拷問”中暴露軟肋。初入公開賽,信心滿滿的我就被AI精準打擊。面對“黨員干部參加宣傳分裂思想非法組織活動”案例,我簡單依據影響惡劣程度而選擇“給予留黨察看處分”,AI則指出“該對象不是策劃者、組織者和骨干分子,且屬于經過批評教育后有悔改表現”這一關鍵點,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六十六條判定“可免于或不予處分”。這一課讓我意識到綜合具體因素量紀、規范運用“四種形態”的重要性。
對照,透過AI明鏡折射知識盲區。AI不僅能即時反饋正誤,還能提供具體的條款和解析,讓辦案邏輯更清晰。我曾對“紀律處分執行程序”相關條款理解模糊,通過AI推送的案例解析,對照自身解答過程中的不足,我才意識到過去執紀執法過程中過度依賴紀律條款而忽視其他黨內法規協同適用的思維惰性。對戰中勛章收集、正確率、用時等設計,把學習從“任務”變成“挑戰”,讓“人機對抗”的過程更具壓迫感,遠比傳統考試更能暴露知識短板和能力局限。我曾為集齊“最強大腦”“爐火純青”等虛擬勛章反復練習,“沉浸式”地完成了310多次的答題,不僅集齊了18枚勛章,而且還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專業素養和能力水平。
賦能,從“經驗依賴”到“移動智囊”。以往學習黨規黨紀,常面臨“書冊多、不方便”“工作忙、沒空學”的困境。而“AI云紀問答”小程序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無論是工作間隙還是午休時間,隨時隨地點開小程序,只需幾分鐘就能完成一輪答題,讓學習真正融入日常。系統賽中,團隊對“某鄉多人低保信息失實”的違紀行為界定產生了爭議,賽后AI不僅逐一對應違紀行為列出條款,還關聯了類似案例,更容易在我們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這次人機博弈讓我感受最大的是,AI幫助我們的核查邏輯更加清晰,過去翻書查規耗時反復,如今輸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AI秒推違紀點和依據,甚至標注取證關鍵環節。這種條款與典型案例的關聯推薦,讓紀法知識從“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讓定性量紀從靠經驗判斷情節輕重轉向輸入案情自動匹配相似案例,真正解鎖了人工智能參謀和助手作用。
真正的勝利,不在于戰勝AI,而在于讓人工智能成為延伸正義的“履職利器”。AI如同隨身攜帶的業務“健身房”,通過每一次對話,重復“思維深蹲”,讓邏輯“肌肉”日益強健。今后審查調查工作中,我將充分利用好AI人工智能輔助決策、分析問題、推動工作的重要作用。(西雙版納州紀委監委 王文冠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