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滄市鳳慶縣西南部,郭大寨彝族白族鄉靜臥于群山懷抱之中,通往那里的路,像是山與霧反復糾纏后留下的痕,車子在崇山峻嶺間盤旋穿梭,竟生生繞暈了我。這是我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掌心的冷汗混著山路的泥,心里揣著對陌生山水的些許好奇,更裝著那份為清白者正名的沉甸甸的責任。
一切源于一封不久前寄到鳳慶縣紀委監委的舉報信。信中反映,郭大寨鄉某村的黨總支書記輝某某“把20畝集體土地賣給七八戶人家建房,所得資金及資金用途并未公開”的問題。紙頁上的字跡帶著火氣,像山澗里翻涌的濁浪,拍打著“清正”二字。
我們隨即展開調查,紀檢監察室與鄉鎮聯動形成工作合力,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走訪、個別談話等反復核實,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最終,確定這是一起不實舉報。?
真相大白,但只有我們知道,這還不夠。不實舉報像塊石頭,壓在被舉報干部心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里的工作氛圍和干群關系。就像山里的霧,不吹散,路就永遠看不清。
澄清正名會開在村委會的會議室里,當我們一條條念出調查證據,宣布舉報不實、為輝某某正名時,他一直緊繃的肩膀慢慢松弛了。“這段時間,我心里一直壓著一塊大石頭,覺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費了,甚至對工作都失去了信心。現在,組織為我查清了事實,還我清白,我感覺又有了干勁……”
回程的路依舊蜿蜒,但心中卻多了一份難以言說的歡喜和輕快。車窗外,夕陽正斜斜地掛在西邊的山尖上,把金紅色的光潑灑在連綿的山脊上,原本青黑色的山脊線,在夕陽的勾勒下愈發清晰,像是大地伸出的堅實臂膀,穩穩地托著這片剛被澄清的土地。?
我望著車窗外的景致,忽然想起那些翻山越嶺、把工作做到田間地頭的先行者,他們把監督執紀的觸角伸進每一道山梁,只為讓紀法的光芒穿透迷霧,照進每一個村寨。我們這趟山路,何嘗不是循著他們的足跡前行。
車輪碾過碎石路的聲響里,我忽然懂了:紀檢監察干部的腳印,就是刻在大地上的“正義符號”。它或許沾著泥、帶著土,卻能讓清白者挺直腰桿,讓心與心之間的“山脊”化作坦途。而這,正是我們翻山越嶺的意義。(鳳慶縣紀委監委 施建琴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