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是個司法為民、不畏強權、清廉正直的好官。細覽宋慈生前好友劉克莊為其撰寫的《宋經略墓志銘》和宋慈撰寫的《洗冤集錄》,從中可以感受到宋慈清廉的官品與正直的人格。
民命為重 責大于天
南宋淳祐年間,時任湖南提點刑獄的宋慈(字惠父)集數十年斷案經驗,撰寫成的世界第一本法醫總匯《洗冤集錄》,比意大利人菲德利撰寫的法醫著作要早350多年。
宋慈為官“以民命為重”。他在《洗冤集錄》一書的序文里寫道:“獄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檢驗。”其意為獄事中最重大的莫過定殺頭之罪,定此大罪的依據莫過于弄清第一手案情,而第一手案情最重要的莫過于檢驗。
他認為關乎生死的大事,委派何人辦案都要極其謹慎。看到一些州縣派出的官員缺乏經驗,甚至因受賄而作偽證,他痛心疾首。
他說:“慈四叨臬寄,他無寸長,獨于獄案,審之又審,不敢萌一毫慢易心。”意指四度任提點刑獄,沒其他本事,就是專注斷案,不能有絲毫怠慢之心。
宋慈言行一致,每案必到現場親檢,“惡弱處所,轍跡必至”。直到淳祐八年(公元1248),時已62歲的宋慈奉使四路,勘問刑獄,他仍堅持到各地躬親檢驗。
關心民瘼 時有政聲
紹定五年(公元1232),宋慈出任長汀縣知縣。長汀一帶食用的鹽由福州經閩江溯流航運,路遙途艱,導致鹽價奇貴,加之官吏克扣斤兩從中漁利,民怨極大。宋慈即改運鹽路線,使之從廣東潮州運來,路程縮短,運費縮減,又令平價出售,深得百姓嘉許。
嘉熙元年(公元1237),浙西遭遇饑荒。一些地方豪強不但退避賦稅,還囤積糧食。此時,宋軍正與蒙古軍隊作戰。前方急需糧草,后方鬧饑荒,如何籌糧?宋慈提出“濟糶法”,按貧富糶糧濟災,將人戶分為五等,最富有者出存糧半濟半糶,較富有者只糶而不濟助,中等不濟也不糶,次貧者半濟助,赤貧者全濟,濟米由官府撥付,停征一半租稅。富戶不敢違命,貧者得以度過荒年,此法有效地解決了災區難題。
清廉為官 秉公為民
嘉熙三年(公元1239),宋慈赴廣東首任提點刑獄。宋慈剛到廣東就發現,這里的官吏多不奉法,疑難積案甚多,有“留獄數年未詳復者”。宋慈便深入牢獄,仔細查閱原始案卷,經過甄別發現諸多案件存在誤判、錯判。于是他“下條約,立期程”,將錯案、疑難案重新勘檢,對舞弊營私的官員繩之以法。僅8個月,他就厘清案情,處理死刑案件200余件。宋慈剛正不阿,為民雪冤之名由此遠播。
嘉熙四年(公元1240),宋慈移任江西提刑兼贛州知府。其間,他拒賄反貪,除清理不少積案冤案外,還針對贛南販運私鹽、武裝走私猖獗等問題出手,他推出的“保伍法”建立相互立保,互相監督的管控制度,有效遏止了鹽販的猖獗活動。此舉深得劉克莊贊許,在墓志銘贊嘆,“奉使四路,皆司臬事。聽訟清明,決事剛果;撫善良甚恩,臨豪猾甚威”。
金典玉律 理宗嘆賞
宋慈一生清廉為官,秉公為民,無私辦案。劉克莊贊揚他“祿萬石,位方伯,家無釵澤,廄無駔駿,魚羹飯,敝溫飽,蕭然終身。晚尤謙挹”。意指雖然宋慈高居官位,俸祿不少,但他為官清廉,家無貴重飾件,廄無好馬良駒,常食魚湯拌的稀粥,麻絮做的袍,一生清貧。
宋慈任湖南提點刑獄期間寫了《洗冤集錄》,宋理宗趙昀看后為之擊節嘆賞,認為此乃治國維穩的金典玉律,馬上下令頒行全國,要求辦理刑案的官吏人手一冊。
然而《洗冤集錄》問世僅兩年,宋慈就病逝了。宋理宗十分惋惜,作出3個決定:表彰宋慈為“中外分憂之臣”;特贈“朝議大夫”(高級文職官階);“御書墓門以旌之”。
李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