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白墻的白族民居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古樸厚重的傈僳族木楞房變身非遺工坊和民宿,錯落有致的蘑菇房里傳出陣陣歡聲笑語……近年來,駐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紀檢監察組主動扛起政治監督責任,以強有力的政治監督推動責任落實、破解保護難題,讓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在新時代“活”起來、傳下去。
紀檢監察組將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納入重點監督事項,制定監督清單,通過列席重要會議、查閱臺賬、印發工作提示等方式,壓緊壓實廳黨組責任。推動廳黨組將“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列為重點工作,連續三年在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進行安排部署,連續兩年向省委、省政府專題報告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省領導專門作出批示;同步會同廳黨組提醒督促各州(市)住建部門常態化落實向同級黨委專題報告制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閉環。
紀檢監察組堅持靶向發力、精準監督。在監督模式上,推動監督關口前移,一方面通過與廳相關業務處室黨支部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傳統村落實地調研,在業務實踐中促進黨建與監督工作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由組長帶隊深入昆明、大理、普洱等州(市)開展實地調研督導,采取“以下看上”的方式,既緊盯廳黨組行業監管責任落實,又督促各地嚴格履行屬地主體責任,形成上下貫通的監督合力。在監督重點上,聚焦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失管失修、利用不當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領域的突出問題,推動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開展8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項評估工作,并選取通海、劍川歷史文化名城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評估,及時發現13條問題并跟進整改;深刻汲取臨滄市滄源縣翁丁村火災教訓,連續三年開展歷史文化名城(鎮村街)和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及消防安全專項巡察,累計排查反饋問題635條,全程跟蹤督辦,確保問題整改到位,切實筑牢歷史文化保護防線。
此外,紀檢監察組從“長久治”的角度出發,督促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從制度層面破解保護傳承難題。在法規建設上,推動出臺《云南省傳統村落保護辦法》,明確“村民主體、政府引導、社會助力”的保護發展要求,建立省、州、縣三級保護制度,完善申報和警示退出機制,為傳統村落保護提供堅實法治保障;印發《云南省歷史文化名城(鎮村街)保護體系規劃(2021—2035年)》,構建全域覆蓋、層次分明的省域保護格局,針對不同類型的歷史文化資源提出差異化保護利用措施和精細化管理要求。在實踐路徑上,堅持集中連片保護、法治化護航、活態傳承利用相結合,探索出歷史文化名城(鎮村街)保護傳承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創新之路。如今,從茶馬古道上承載歲月記憶的石板村落到滇池湖畔獨具特色的“方正如印”民居再到雪域高原的藏族村寨、熱帶雨林中的傣族民居,都在科學制度的保護下煥發新的生機,實現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
“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不是選修課,而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政治必答題,我省共有歷史文化名城(鎮村街)137座(個/片),其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座。有中國傳統村落777個、歷史建筑2548處,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多彩,我們今天的保護力度就是明天的文化厚度,接下來,我們將推動構建監督監管有力、守護有效、傳承有序的保護格局,讓城鄉記憶在現代化進程中綻放獨特光芒。”紀檢監察組主要負責人表示。(責任編輯 吳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