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黃飛龍(左一)正在與同事們討論分析案情。牟錦然 攝
2021年4月,他被評為貴州省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工作者;
2023年4月,他被評為貴州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2025年4月,他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他是貴州省六盤水市紀委監委第八審查調查室主任黃飛龍。
“成績是大家的,我只是作為代表站在了聚光燈下。”這是他常說的一句話。千里奔波的取證人員,在深夜里反復推敲證據鏈條的審理人員……他知道,獨木難成林,正義從來都是眾聲的回響。
“他敢于斗爭,是六盤水反腐戰線的一把‘尖刀’。”“他紀法嫻熟,敢打硬仗、能扛硬活,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為了辦案需要,他常常主動放棄周末雙休和節假日。”……這是同事們口中的他。
自2014年從公安機關進入紀檢監察系統后,黃飛龍參與辦理了60余起黨員干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件,處置、核查、指導辦理各類問題線索800余件,追贓挽損3億多元。
“要敢接燙手的山芋,敢碰最硬的釘子”
“對黨忠誠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落到行動上。”黃飛龍常說,當私人交情與公平正義短兵相接時,紀檢監察干部一定要寸步不讓地守護公平正義。
2018年至2020年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期間,黃飛龍作為六盤水市紀委監委掃黑除惡“打傘破網”工作組副組長,面對那些執法犯法的“前同事”“前領導”,他始終堅持原則、不徇私情,堅決做到嚴查快處。
2019年3月,六盤水市啟動偵辦“3·18”專案,“打傘破網”進入深水區。經摸排,以周某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盤踞六盤水20余年,其背后的“保護傘”線索直指該市公安局時任副局長馬某某。
“馬某某反調查能力很強,是塊難啃的硬骨頭。”“背后的情況很復雜,這渾水你最好別蹚。”“你是從公安系統出來的,現在要查自己的老領導,別人會說你‘忘本’。”
面對各種聲音,黃飛龍堅定地說:“公安工作經歷的榮光,應是守護正義的鎧甲,而非庇護‘黑手’的借口。我是紀檢監察干部,就是要敢接燙手的山芋,敢碰最硬的釘子,敢啃難啃的‘硬骨頭’。”
案件調查剛啟動就遭遇了瓶頸,他冷靜地鼓勵大家:“有時候,辦案就像在冰封的河里捕魚,破冰之前,要等,要忍,更要在聽見冰層下面第一道裂響時,把全身力氣砸進鑿口。”他帶領同事們輾轉多地調查取證,在經歷了二十多個日夜兼程的不懈努力后,成功掌握了馬某某涉黑涉惡的關鍵證據。
為了不貽誤時機,黃飛龍來不及休息,又和同事們連夜對在外出差的馬某某采取相關措施,并立即返程。
在辦理此案的過程中,黃飛龍經常腹痛難忍,因為之前曾患有膽結石,所以他以為只是膽結石發作,就想著忍一忍,等案子辦結再去醫院治療。結案那日,他抓緊到醫院檢查治療,醫生看著檢查結果忍不住對他吼道:“你這是不要命了嗎?怎么才來!”診斷結果是“膽囊完全壞死”,經緊急手術膽囊被完全摘除。
在黃飛龍的帶領下,專案組查實了馬某某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提供幫助并收受賄賂230余萬元的違紀違法事實。最終,馬某某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并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
“辦案沒有捷徑,越是遇到困難越要沉著冷靜”
辦案常常會遇到困難、考驗、危險。對此,黃飛龍總是迎難而上,沉著應對。
2023年初,黃飛龍協助辦理上級指定管轄的一起職務犯罪案件。年味尚未完全褪去,黃飛龍便和同事們踏上了南下的征途,對涉案人員林某執行留置措施。
“這次執行任務的困難不在于駕車往返2000多公里的路途,而在于一些安全風險和不可控因素……”由于一些同事是第一次遠赴異地執行任務,出發前,黃飛龍一一分析這次行動的風險點,給大家鼓勁。路上,黃飛龍和同事們反復研究行動方案。
抵達目的地后,黃飛龍先與當地紀委監委取得聯系,并多次與當地公安機關聯系對接,結合當地民風民俗,分析林某的家庭情況,力求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盡快完成任務。
第二天,在公安機關的協助下,專案組一行摸排到林某住處后,卻發現林某早已不見蹤影。結合對林某相關信息的研判,黃飛龍和同事們認為林某潛逃回老家的可能性很大,于是連夜奔赴下一個目的地。
在當地公安機關的協助下,專案組發現林某居住在該市郊區的一個村里,但林某家有兩處住所,而且監控密布,陌生人一靠近便會被發現。
“我們分成幾個組,輪流在這里蹲守。”黃飛龍說,“辦案沒有捷徑,越是遇到困難越要沉著冷靜。”
蹲守的時間總讓人感覺漫長。但黃飛龍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累了就和同事換班在車上瞇一會兒。同事心疼地讓他回賓館休息,他總是說:“沒事,你們去休息,我再守一會兒。”
5天后,林某離開村莊,黃飛龍帶著一行人追蹤80余公里后,成功對其采取措施,并馬不停蹄地返回六盤水。
在辦理該案過程中,黃飛龍帶領專案組輾轉多地,查詢信息3000余條,調取分析資料1000余份,對接協調當地紀委監委、公安、建設、交通等部門30余次,圓滿完成了上級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歲月靜好的背后,總要有人默默付出和奉獻”
紀檢監察工作深植于民心,緊密聯系著群眾。從事紀檢監察工作10余年,黃飛龍一直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履職盡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18年的一天,黃飛龍被領導叫進了辦公室:“飛龍,現在有個上級交辦的反映鐘山區大灣鎮原開化村村委會主任夏某某霸占村民耕地的問題線索,要立即進行核查……”領導不知道的是,此時黃飛龍正為即將到來的研究生考試緊張備考。任務當前,黃飛龍悄悄放棄了考試,連夜奔赴大灣鎮。
他帶領核查組走村串戶了解情況,但很多群眾欲言又止、語焉不詳。憑借多年的辦案經驗,黃飛龍察覺到,村民們可能有所顧慮,不敢告知實際情況。他與同事們深入討論后,及時調整了核查思路。
黃飛龍和同事們在天黑后兵分五路入戶走訪。他們耐心做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最終打消了大家的顧慮,取得了信任和支持。
核查組在開展了100余次談話,收集了300余份證據材料的基礎上,最終查實了夏某某以威逼利誘手段先后強占村民土地40余畝的案件事實。核查組聯動公安機關對夏某某進行立案,同時通過深入調查,發現2名鎮政府工作人員對上級轉辦的群眾反映夏某某霸占村民耕地的問題沒有認真核實,對群眾反映問題處置不當,導致群眾長期上訪。最終2名工作人員受到嚴肅問責,鎮政府也兌現了群眾的耕地補償費600余萬元。
長年奮戰在辦案一線,黃飛龍不得不缺席孩子的家長會、夫妻的結婚紀念日、父母的生日聚會。面對太多的“不得不”,黃飛龍說:“歲月靜好的背后,總要有人默默付出和奉獻。”寒來暑往、晝夜更迭,他把柔軟藏在心底,把背影留給家人,以留置點為家,只因胸中燃燒的信念比星辰更亮——守護政治生態,守護萬家燈火,他用堅守擔起使命的重量。(通訊員 羅先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