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百尺之室,焚于突隙。細節雖小,卻能決定成敗;誘惑雖微,卻能腐蝕人心。對于黨員干部而言,廉潔從政不僅是一場與貪腐的較量,更是一場與細節的博弈。只有注重細節、自覺抵制誘惑,才能防止行差踏錯,始終走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
細節決定成敗,小處不可隨便。《禮記》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細節雖小,卻能反映一個人的品格和操守。一個注重細節的人,往往能夠在細微之處堅守原則,從小事做起,于細微處見真章,做到防微杜漸。只有在思想上始終保持對廉潔的敬畏,才能在面對各種誘惑時堅守底線。北宋名臣包拯以清廉著稱,他不僅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更在日常生活中恪守細節,從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饋贈,正是這種對細節的執著,使他成為歷史上廉潔自律的典范。
黨員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不注重細節,小則工作出現失誤,大則貽誤大事,甚者由此墜入腐敗深淵。一個小數點的錯位、一次超標的公務接待,表面是工作疏忽、小節不拘,內里卻可能是廉潔底線松動的開端。在物資采購環節,多報幾個辦公用品、選擇價格虛高的供應商以謀取回扣;在項目審批時,因熟人求情就對關鍵標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些起初不起眼的行徑,日積月累,必將沖垮廉潔的堤壩,陷入貪腐深淵。
細節不僅關乎個人品行,更關乎黨和政府的形象。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群眾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吃一頓飯、拿一張卡,看似小事,實則是廉潔防線的第一道關口。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就注重細節,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革命傳統,到十八大后黨中央出臺中央八項規定,從細微處入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成效顯著,細節始終是共產黨人廉潔從政的生命線。然而,現實中仍有少數黨員干部因忽視細節而跌落腐敗深淵,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僅害了自己,也損害黨的形象。從中央紀委以及各地紀委監委近年來曝光的典型案例中不難發現,黨員領導干部的墮落軌跡,都是從小細節開始的。不少落馬官員,一開始從收受一條香煙、一盒茶葉而逐漸走向墮落,最終在工程項目中大肆受賄,鋃鐺入獄。他們的故事均印證:細節一旦失守,便會失其本心。
黨員干部必須將注重細節作為一種習慣、一種信仰,做到內無妄思,外無妄動。身處公權力運行軌道,要時刻保持警醒,將廉潔自律貫穿于舉手投足間。在與企業打交道過程中,嚴格落實正負面清單,做到既“親”又“清”,在服務中認清自己,認清形勢,堅守底線不碰紅線,不因“盛情難卻”而踏出錯誤一步。在參與工程驗收過程中,嚴格依照標準流程,不被禮品禮金左右專業判斷。每一次對小恩小惠的拒絕、對規章制度的嚴守,都是在強化廉潔“肌肉記憶”。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黨員干部只有從細節抓起,從小事做起,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在人間”的精神支撐內核,以“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要求約束自己,以“操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的覺悟提醒自己,才能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行穩致遠。(盤龍區紀委監委 李鈺)